《送时漕大卿淮四检法》
时间: 2025-01-04 09:42: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时漕大卿淮四检法 崔与之 〔宋代〕
十年宦海任飘零,岂料光华伴使星。 落魄半生头已白,爬沙一见眼长青。 天涯明月方依树,淮上长风忽散萍。 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
白话文翻译:
十年来在官场中漂泊不定,没想到光辉与使者之星相伴。 半生落魄,头发已经白了,但见到你时,眼睛依然明亮。 天涯的明月正依偎在树梢,淮河上的长风忽然吹散了浮萍。 离别的泪水谁能模仿儿女之情,不忍心看到官道旁的柳树和昏暗的长亭。
注释:
字词注释:
- 宦海:指官场。
- 飘零:比喻生活不安定,四处奔波。
- 光华:光辉,荣耀。
- 使星:指使者,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或对方。
- 落魄:形容失意潦倒。
- 爬沙:形容艰难前行。
- 眼长青:眼睛依然有神。
- 天涯明月:指远方的明月。
- 淮上长风:指淮河上的风。
- 散萍:比喻离散。
- 别泪:离别的泪水。
- 效儿女:模仿儿女之情。
- 官柳:官道旁的柳树。
- 暗长亭:昏暗的长亭,指离别的场所。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通过意象和情感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任多职,政绩卓著,文学成就亦高,尤以诗文见长。其诗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崔与之送别一位名叫时漕大卿的朋友,时漕大卿即将前往淮河地区担任四检法职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多年漂泊的同情,以及对即将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多年漂泊的同情和对即将离别的感伤。首联以“十年宦海任飘零”开篇,概括了友人多年的官场生涯,而“岂料光华伴使星”则转折表达了友人即将迎来新的荣耀。颔联“落魄半生头已白,爬沙一见眼长青”对比了友人的过去与现在,展现了友人的坚韧与希望。颈联“天涯明月方依树,淮上长风忽散萍”以自然景象比喻离别的无奈与突然。尾联“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诗人以“十年宦海任飘零”概括了友人多年的官场生涯,而“岂料光华伴使星”则表达了友人即将迎来新的荣耀。
- 颔联:通过“落魄半生头已白”与“爬沙一见眼长青”的对比,展现了友人的坚韧与希望。
- 颈联:以“天涯明月方依树”和“淮上长风忽散萍”的自然景象,比喻离别的无奈与突然。
-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伤。
修辞手法:
- 对比:如“落魄半生头已白”与“爬沙一见眼长青”的对比。
- 比喻:如“天涯明月方依树”和“淮上长风忽散萍”的比喻。
- 拟人:如“天涯明月方依树”中的“依树”。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友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多年漂泊的同情和对即将离别的感伤。
意象分析:
- 天涯明月:象征远方的思念。
- 淮上长风:象征离别的突然与无奈。
- 官柳暗长亭:象征离别的场所,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十年宦海任飘零”中的“宦海”指的是什么? A. 官场 B. 海洋 C. 江湖 D. 市场 答案:A
-
诗中“落魄半生头已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D
-
诗中“天涯明月方依树”中的“依树”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离别的深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明月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崔与之的《送时漕大卿淮四检法》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加含蓄,而崔与之的诗则更加直抒胸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崔与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崔与之的诗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