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焚黄
作者: 陆游 〔宋代〕
啼呼梨枣忆儿时,
驹隙频经日月驰。
早岁已兴风木叹,
余生永废蓼莪诗。
燎黄恩重空垂泣,
戴白身存敢自期。
足蹇仅能成拜起,
篮舆归路不胜悲。
白话文翻译:
在梨树和枣树下啼哭,回忆起童年的时光,
马儿在瞬息间奔跑,日月交替过得飞快。
年轻时曾因风木而叹息,
如今余生已将蓼莪的诗作全然废弃。
焚烧着的黄花恩重,让我无奈地流下泪水,
身为白发老者,敢于对未来有所期许?
双腿残疾,只能跪拜而起,
乘坐着竹篮归家的路途无比悲伤。
注释:
- 啼呼:哭泣的声音。
- 驹隙:驹,指马;隙,指瞬间、时间的间隙。
- 风木:风吹动树木,象征人生的无常。
- 蓼莪诗:蓼莪,古代诗人所作的诗,象征着对生活的追求与理想。
- 燎黄:焚烧的黄花,象征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
- 戴白身:白发苍苍,形容年老。
- 篮舆:竹篮,象征简陋的交通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他的一生历经国家的沧桑,时局的变迁,诗作多反映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陆游的诗风以豪放、深沉著称,常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
创作背景:
《焚黄》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其人生的低谷期。诗中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正反映了他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悲伤。诗作中提及的“蓼莪诗”则暗示他曾有的理想与追求,如今被现实所困绑。
诗歌鉴赏:
《焚黄》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慨的诗作,展现了陆游对时光流逝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境遇的沉重思考。开篇以“啼呼梨枣忆儿时”引入,勾勒出一幅充满童趣与美好回忆的画面,随即转向现实的残酷与无情,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促,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诗中提到“早岁已兴风木叹”,是对自己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对比,表明尽管年轻时曾对未来充满希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活的感慨与失落愈加明显。尤其是“余生永废蓼莪诗”,更是痛切地表达了对理想和创作的放弃,仿佛是对人生意义的质疑与反思。
在情感的层次上,诗句“燎黄恩重空垂泣”将对逝去岁月的惋惜与对恩情的追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最后两句“足蹇仅能成拜起,篮舆归路不胜悲”,则将个人的无力感与人生的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象征着一种对未来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陆游对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他虽身处低谷,却仍不失对生活的反思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啼呼梨枣忆儿时:诗人回忆起童年,在梨树和枣树下的欢声笑语,表达出对无忧无虑童年的怀念。
- 驹隙频经日月驰:时间在匆匆流逝,马儿在瞬息之间奔驰,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流逝。
- 早岁已兴风木叹:年轻时曾因风木而感叹,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 余生永废蓼莪诗:余生中再也无法创作蓼莪的诗,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消逝。
- 燎黄恩重空垂泣:焚烧的黄花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让人不禁流泪。
- 戴白身存敢自期:年老之际,面对未来是否还能有所期许,流露出无奈之情。
- 足蹇仅能成拜起:双腿残疾,表达出对身体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悲伤。
- 篮舆归路不胜悲:乘坐竹篮归家,归路的悲伤感加重,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无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驹隙频经日月驰”中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瞬间的对比。
- 拟人:如“燎黄恩重空垂泣”,将情感具象化,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 比喻:如“篮舆归路”,用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来象征人生道路的艰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人生的回顾与思考,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迷茫,最终形成一种对生命的感慨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枣:象征童年时光的甜美与无忧。
- 驹隙: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瞬间的易逝。
- 蓼莪:象征理想与追求,反映诗人曾经的抱负。
- 黄花:象征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带有悲伤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啼呼梨枣忆儿时”中,梨枣象征什么? A. 童年快乐
B. 失落的理想
C. 现实的悲伤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燎黄恩重空垂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往昔的追忆与无奈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B -
“篮舆归路不胜悲”中的“篮舆”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童年的快乐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焚黄》 vs 李白《将进酒》: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陆游更着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豪情壮志的宣扬,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