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太守夏宴西楼》
时间: 2025-01-19 13:38: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从元太守夏宴西楼
作者:王建 〔唐代〕
六月晨亦热,卑居多烦昏。
五马游西城,几杖随朱轮。
西楼临方塘,嘉木当华轩。
凫鹥满中流,有酒复盈尊。
山东地无山,平视大海垠。
高风凉气来,灏景沈清源。
青衿俨坐傍,礼容益敦敦。
愿为颜氏徒,歌咏夫子门。
白话文翻译
六月的早晨也很热,住在卑微的地方常常令人烦躁。
五匹马在西城游玩,几根拐杖伴随着朱红色的车轮。
西楼临近方塘,华美的树木映衬着华丽的轩亭。
水面上满是鸭子,有酒杯也满盈。
山东一带没有高山,眼前平视着无垠的大海。
清爽的高风和凉爽的气息吹来,广阔的景色沉浸在清凉的源头中。
我端坐于青衿之旁,礼节愈加恭敬庄重。
我愿意成为颜氏的弟子,歌颂孔子的大门。
注释
- 卑居:指住在低下的地方。
- 烦昏:烦躁的感觉,昏沉。
- 五马:指五匹马,象征繁华或热闹。
- 朱轮:指华丽的车轮,象征尊贵。
- 方塘:方形的池塘。
- 嘉木:美好的树木。
- 凫鹥:指各种水鸟。
- 山东:指中国的山东省,因地势平坦而无山。
- 灏景:宽广的景色。
- 青衿:指读书人,书生。
- 颜氏:指颜回,孔子的弟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66年-830年),字子建,号梦得,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建担任元太守期间,诗中描绘了夏日西楼的景象,表达了他在炎热的夏日中对清凉环境的渴望,以及对读书明理的向往。
诗歌鉴赏
《从元太守夏宴西楼》是一首充满夏日气息的诗作,诗中描绘的场景令人身临其境,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有对人文情怀的深刻表达。诗的开头以“六月晨亦热”引入,直截了当地刻画了夏季的炎热,接着描绘了热闹的西城,给人一种繁华与喧闹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转向西楼的清幽环境,通过“西楼临方塘,嘉木当华轩”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画面。
水面上的“凫鹥满中流”与“有酒复盈尊”相结合,不仅传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山东地无山,平视大海垠”,则以地理的对比,展示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胸襟。高风凉气的到来,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清凉的慰藉。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师道的向往,愿意追随颜氏门下,歌颂夫子的精神,反映了深厚的文化自觉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月晨亦热:开篇即点明天气炎热,设置了诗的情境。
- 卑居多烦昏:住处低下使得心情烦躁,暗示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感慨。
- 五马游西城:生动描绘了热闹的场景,增加了生活气息。
- 几杖随朱轮:象征着车马豪华,反映社会地位与繁华。
- 西楼临方塘: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环境。
- 嘉木当华轩:美丽的树木为华丽的楼阁增添了生机。
- 凫鹥满中流: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 有酒复盈尊:聚会的欢愉与生活的惬意。
- 山东地无山:地理特征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视野。
- 高风凉气来:清新的空气带来舒适感。
- 灏景沈清源:描绘辽阔的风景,象征着清澈的心灵。
- 青衿俨坐傍:诗人自我定位为一个有追求的读书人。
- 礼容益敦敦:礼仪愈加庄重,表现出对文化的尊重。
- 愿为颜氏徒:表达对学问的崇拜与向往。
- 歌咏夫子门:愿意为孔子歌颂,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凫鹥满中流”,用水鸟比喻生活的悠闲自在。
- 对仗:如“高风凉气来,灏景沈清源”,形成美感的对称。
- 意象:诗中意象丰富,如“青衿”、“嘉木”等,体现出诗人对文化的崇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建对炎热夏日的感慨、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文化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月:象征着炎热与繁忙。
- 西楼:象征着宁静与高雅。
- 方塘:代表着自然的和谐美。
- 凫鹥: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青衿:象征着读书人,体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卑居”指的是: A. 高贵的住所
B. 低下的住处
C. 宁静的环境
D. 繁华的市区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哪位古人的向往? A. 孟子
B. 庄子
C. 颜回
D. 荀子 -
诗中“高风凉气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烦躁
B. 清凉舒适
C. 忧伤
D. 热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从元太守夏宴西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强调壮阔的视野与人生的哲理,而后者则注重生活的细腻与文化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