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杨尚书赴东川
郤縠诗书将,衔恩赴梓州。
绕身垂印绶,护马执戈矛。
剑阁和铭峭,巴江带字流。
从来皆惜别,此别复何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杨尚书将要赴东川的场景。诗的开头提到他带着诗书,承载着恩情前往梓州;身边佩戴着印绶,护送马匹,手中持着武器。接着提到剑阁的峭壁与巴江的流淌,铭刻着往日的情感。自古以来大家都对离别感到惋惜,而这次的分别又有什么值得愁苦的呢?
注释:
- 郤縠:古代官职,指的是郤縠作为一个文人,可能是个有文化的人。
- 衔恩:承载着他人给予的恩情。
- 印绶:古代官员的象征,表明身份和权力。
- 剑阁:位于四川,是有名的险峻之地,象征着难度和挑战。
- 巴江:指的是流经巴蜀地区的江河,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记忆。
- 惜别:对离别的惜惜之情,表达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780年-842年),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原籍河南,后居住于成都。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朋友杨尚书即将赴东川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惜别之情。东川地处边陲,前往此地的官员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诗人希望杨尚书在旅途平安,同时也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惜别之情。开头两句通过“诗书”、“衔恩”描绘了杨尚书作为文人的身份与责任,显示了他肩负的使命感。接下来的“绕身垂印绶,护马执戈矛”则表现出他作为一个官员的威严与气度,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
“剑阁和铭峭,巴江带字流”这一句通过地理意象将离别的情感升华,剑阁的峭拔与巴江的流动象征着人们心中缠绵的情感与对往昔的追忆。最后一句“从来皆惜别,此别复何愁”则是全诗的高潮,表明了对离别的理解与释然,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勇往直前、不必太过忧愁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郤縠诗书将:指郤縠身为文人,带着学识和文化出发。
- 衔恩赴梓州:承载着他人恩情,前往梓州。
- 绕身垂印绶:象征着身份的印绶悬挂在身,显示出他的官职。
- 护马执戈矛:周围有护卫,显示出出行的壮观场面。
- 剑阁和铭峭:提到险峻的剑阁,象征着人生的挑战。
- 巴江带字流:江水流淌,铭记着过往的点滴。
- 从来皆惜别:表达人们对离别的普遍情感。
- 此别复何愁:在此离别中,诗人希望朋友能够放下忧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工整的修辞手法,如“护马执戈矛”与“剑阁和铭峭”。
- 意象:通过“剑阁”和“巴江”的意象,传达出对离别的感慨和历史的沉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释然。诗人以深厚的情感祝福朋友在未来的旅途上勇敢前行,展现了古人对离别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阁:象征着险峻与挑战,代表人生路途的艰辛。
- 巴江:流动的江水象征着时间与记忆的流逝。
- 印绶:象征身份与责任,反映了古代官员的风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剑阁”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四川
B. 江苏
C. 河南
答案:A -
诗人对离别的态度是? A. 伤心
B. 释然
C. 恼怒
答案:B -
“衔恩赴梓州”中的“恩”是指什么? A. 友情
B. 财富
C. 权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惜别,但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的情感。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在离别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谊的珍视,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送杨尚书赴东川》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美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