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嫌
作者:王安石
老嫌智巧累形躯,
欲就田翁学破除。
百岁用痴能几许,
救吾黥劓可无余。
白话文翻译:
老年时我嫌弃自己聪明才智过于繁重,
想向田间的老人学习如何放下执念。
活到百岁又能用多少愚痴呢?
求助于我那些烙印和伤痕又能得到什么呢?
注释:
- 老嫌:老年人对自身的嫌弃,感到聪明反而成了负担。
- 智巧:聪明才智。
- 形躯:形体,身体。
- 田翁:田间的老人,象征智慧和简朴的生活。
- 破除:去除,消除。
- 黥劓:古代的刑罚,指在脸上刺字和割伤,象征深重的伤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田翁”可以视为一种理想化的人物,代表着朴实无华的智慧和生活方式。而“黥劓”则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伤痛的无奈与解脱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以推行新法而闻名,主张改革,提倡实用和理性。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面临衰老与体弱的阶段,诗中流露出对年华消逝的无奈和对平淡生活智慧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对自身聪明才智的反思与嫌弃。王安石通过对“智巧”的自我审视,揭示了复杂的聪明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反映出他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诗中的“田翁”象征着简单而真实的人生智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黥劓”,代表着过往的创伤和难以释怀的经历。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王安石的深刻思考,也体现出对生命本质的探讨。全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哲理的深度,也包含了对人生的沉思,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老嫌智巧累形躯”,表达了老年人对自己智慧的反思,认为聪明反而让身体感到疲惫。
- 第二句:“欲就田翁学破除”,说明他渴望向田间的老人学习,放下复杂而执念的生活。
- 第三句:“百岁用痴能几许”,质疑活到百岁后,愚痴的价值有多少。
- 第四句:“救吾黥劓可无余”,反映出对过去伤痛的无奈,暗示无法真正摆脱。
修辞手法:
- 对比:聪明与愚痴、田翁与自我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冲突。
- 隐喻:田翁象征着智慧与简朴的生活,体现出对复杂人生的反思。
- 夸张:通过“百岁”来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反思与解脱,表达了对年轻时追求智慧的后悔,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王安石通过对自己内心的剖析,揭示了人生中追寻的真正意义。
意象分析:
- 智巧:象征着复杂的智慧,反映出老年人的思考与困惑。
- 田翁:象征着朴素的智慧和真实的人生。
- 黥劓:代表着过去的创伤和无法释怀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老嫌智巧累形躯”中的“智巧”指的是什么? A. 聪明才智
B. 生活经验
C. 年龄 -
诗中的“田翁”象征什么? A. 复杂的生活
B. 朴实的智慧
C. 年轻的梦想 -
“救吾黥劓可无余”中的“黥劓”是指什么? A. 伤痛与创伤
B. 财产与财富
C. 幸福与快乐
答案: 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老嫌》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涉及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解脱,而李白则表达了对生命狂欢的追求。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