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浑侍中宅牡丹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
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白话文翻译:
这儿的牡丹花有千余朵,世间难得如此美丽的花。今天看到它的色彩,更不想去仰慕其他的花卉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径尺:直径一尺,形容花朵的大小。
- 千余朵:形容数量众多,表示花的繁盛。
- 人间:指世间,强调这花的独特性。
- 见颜色:看到花的色彩。
- 诸家:指其他的花卉或流派,强调对比。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花王”,象征着富贵和美丽。诗中所提及的“诸家”可以理解为对其他花卉的比较,表现出作者对牡丹的偏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赋、诗、文等多种文体而著称,尤其以诗歌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浑侍中宅牡丹”创作于唐代一个充满文化盛况的时期,此时的诗人们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刘禹锡的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牡丹的美丽。诗人以“径尺千余朵”开篇,直接展现了牡丹的数量和规模,给人一种视觉的震撼。接着,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这种美丽的独特性,强调在他眼中,今天所见的牡丹花色彩之美是无与伦比的,甚至不愿去关注其他的花卉。这种情感流露出诗人对美的敏感以及对牡丹的独特喜爱。
通过简练而有力的笔触,诗人不仅描绘了牡丹的外在之美,更表露出对其内在价值的赞美。诗中没有繁复的修辞,但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浓厚的情感,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显得清新自然。诗人在此不仅是在赞美一朵花,更是在表达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径尺千余朵:诗人描绘牡丹花的繁盛,形象生动,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 人间有此花:强调牡丹的罕见与珍贵,突显其独特的地位。
- 今朝见颜色:表达了诗人当下的感受,似乎一切都在此刻令人心醉。
- 更不向诸家:诗人将牡丹与其他花卉进行比较,表现出对牡丹的绝对偏爱。
修辞手法:
- 夸张:用“千余朵”强调牡丹的数量之多,突显其壮观。
- 对比:通过将牡丹与其他花卉的对比,突出了牡丹的独特和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美的赞美与追求,牡丹作为美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着富贵、繁荣与美丽。
- 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常用以表达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玫瑰
- B. 牡丹
- C. 菊花
- D. 荷花
-
“径尺千余朵”中的“径尺”指的是:
- A. 路径
- B. 直径
- C. 高度
- D. 长度
-
诗人对牡丹花的态度是:
- A. 冷漠
- B. 赞美
- C. 质疑
- D. 忽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刘禹锡的《浑侍中宅牡丹》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均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前者偏重于对单一花卉的细致描绘,而后者则展示了更为广泛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不同理解与表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禹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