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白鹭,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它的羽毛如新雪般洁白,然而即使如此,仍无法与众多鸟类的喧闹声相提并论。白鹭独自栖息在青翠的草地上,静静地立在潺潺流动的石边。远处的山上没有丝毫云彩,它展翅飞向遥远的蓝天。
注释:
- 白鹭儿:白色的鹭鸟,象征高洁与孤独。
- 最高格:形容白鹭的品格极为高尚。
- 毛衣新成雪不敌:形容白鹭的羽毛如新雪般洁白,然而仍不敌其他鸟类的喧闹。
- 芊芊草:形容细密的草地。
- 潺潺石:潺潺流动的水声,石头旁边的流水。
- 前山正无云:远处的山上没有云彩,天气晴朗。
- 飞去入遥碧:白鹭飞向遥远的碧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号紫微,世称“刘紫微”。他是唐代中期的杰出代表,作品多涉及政治、生活、自然等题材。其诗风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白鹭儿》创作于刘禹锡贬谪期间,诗人在艰难的政治环境中,借助白鹭这一意象表达对自由与高洁品格的向往,反映了他孤独且坚韧的精神状态。
诗歌鉴赏:
《白鹭儿》是一首体现白鹭孤高品格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白鹭的优雅与孤独。开篇“白鹭儿,最高格”直接点明了白鹭的高洁与独立,接着以“毛衣新成雪不敌”描绘出它的美丽。然而,这样的美丽却无法与周围其他鸟类的喧哗声相提并论,表现了白鹭的孤傲与静谧。接下来的“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不仅刻画了白鹭栖息的环境,也传达出一种萧条和孤独的情感。最后一句“飞去入遥碧”则象征着白鹭追求自由的精神,展翅飞翔向遥远的天空,体现出诗人对理想与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致,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其间的对比手法使得白鹭的孤独感愈发明显,表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高洁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鹭儿,最高格。 - 直指白鹭的高洁品格,强调其与众不同。
- 毛衣新成雪不敌, - 白鹭的羽毛白得如新雪,即便如此也无法比拟周围的嘈杂。
- 众禽喧呼独凝寂。 - 其他鸟类的喧哗声中,白鹭显得格外安静,突显其孤独。
- 孤眠芊芊草, - 描绘白鹭栖息的环境,草地细密,显得孤单。
- 久立潺潺石。 - 白鹭在流动的水边静静立着,表现出一种永恒的孤寂。
- 前山正无云, - 远山无云,晴朗的天空象征着一种清明的心境。
- 飞去入遥碧。 - 白鹭展翅高飞,象征着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鹭的羽毛比作新雪,突显其洁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 拟人:白鹭的孤寂与静谧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白鹭的孤独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白鹭在纷扰中独自安静,象征着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鹭:象征高洁与孤独。
- 雪:纯洁、美好。
- 草:生命的象征,亦可代表孤独。
- 石:坚硬、永恒,象征自然的宁静。
- 山:稳定与宁静,远方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鹭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由
B. 高洁
C. 喧闹
D. 孤独 -
诗中“毛衣新成雪不敌”是指什么? A. 白鹭的羽毛
B. 其他鸟类
C. 风景
D. 云彩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热闹的城市
B. 宁静的自然
C. 繁华的集市
D. 远古的战场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与孤独,但更侧重于声音的对比,展现出山水中的和谐与宁静。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意象传达离别的伤感,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禹锡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