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兴于山》

时间: 2025-01-01 14:18:06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

匪山不仁,天实不顾。

山川我享,为我百诉。

岂不畏天,哀此下土。

班班鸤鸠,谷谷晨号。

天乎未雨,余不告劳。

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白话文翻译:

云从山中升起,变成了浓雾。不是山不仁慈,而是天不眷顾。山川被我享受,为我诉说百般苦楚。难道我不敬畏天吗?我哀怜这片土地。斑斑的布谷鸟,清晨啼叫。天啊,还没有下雨,我不辞辛劳。谁来守护山川,不如一片羽毛。

注释:

  • 霿霿(méng méng):形容雾气浓重。
  • 匪:非,不是。
  • 百诉:多次诉说,形容山川的哀怨。
  • 班班:形容布谷鸟的叫声。
  • 谷谷:形容鸟鸣声。
  • 晨号:清晨的啼叫。
  • 余不告劳:我不辞辛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诗歌较少,但其诗作亦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天命和人事的无奈与哀叹。在宋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苏洵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云雾为引,通过山川的哀诉,表达了作者对天命的无奈和对人间的深切关怀。诗中“云兴于山,霿霿为雾”描绘了自然景象,而“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则赋予了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暗示了天命的冷漠。后文通过布谷鸟的啼叫和作者的自白,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和哀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苏洵深沉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云从山中升起,变成了浓雾,描绘了自然景象。
  2. 匪山不仁,天实不顾:不是山不仁慈,而是天不眷顾,赋予了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
  3. 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山川被我享受,为我诉说百般苦楚,表达了作者对山川的亲近和对自然的感悟。
  4. 岂不畏天,哀此下土:难道我不敬畏天吗?我哀怜这片土地,表达了作者对天命的无奈和对人间的关怀。
  5. 班班鸤鸠,谷谷晨号:斑斑的布谷鸟,清晨啼叫,通过布谷鸟的啼叫,增强了诗的哀愁氛围。
  6. 天乎未雨,余不告劳:天啊,还没有下雨,我不辞辛劳,表达了作者对天命的期待和对劳动的尊重。
  7. 谁为山川,不如羽毛:谁来守护山川,不如一片羽毛,表达了作者对守护自然的渴望和对轻视自然的批判。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山川赋予人性化的情感,如“匪山不仁,天实不顾”。
  • 比喻:用“不如羽毛”比喻人们对山川的轻视。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天命的无奈和对人间的深切关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性化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的同情。

意象分析:

  • 云雾:象征着自然的变幻和天命的不可预测。
  • 山川: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依赖。
  • 布谷鸟: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和人类的劳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霿霿为雾”形容的是什么? A. 云 B. 雾 C. 雨 D. 雪

  2. “匪山不仁,天实不顾”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山不仁慈 B. 天不眷顾 C. 山川无情 D. 天命可测

  3. 诗中“班班鸤鸠,谷谷晨号”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夜晚的宁静 B. 清晨的啼叫 C. 黄昏的哀鸣 D. 午后的沉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作者对梦境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通过对快哉亭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苏洵的《云兴于山》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多表达了对天命的无奈,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梦境的追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集》:收录了苏洵的散文和诗歌作品,是研究苏洵文学的重要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对比阅读苏洵与其他诗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