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田待制》
时间: 2025-01-01 14:39: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落长安道,大野渺荒荒。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强。山大地脉厚,小民十尺长。耕田破万顷,一稔粟柱梁。少年事游侠,皆可荷弩枪。勇力不自骄,颇能啖干粮。天意此有谓,故使连西羌。古人遭边患,累累斗两刚。方今正似此,猛士强如狼。跨马负弓矢,走不择涧冈。脱甲森不顾,袒裼搏敌场。嗟彼谁治此,踧踧不敢当。当之负重责,无成不朝王。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右手握麈尾,指挥据胡床。郡国远浩浩,边鄙有积仓。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战伤。此事久不报,此时将何偿。得此报天子,为侯歌之章。
白话文翻译:
太阳落在长安的道路上,广阔的原野显得荒凉。感叹秦朝的皇帝,怎能不追求国家的富强。山大地脉深厚,百姓高大健壮。耕种破万顷土地,一年的收成足以支撑国家的粮仓。年轻人从事游侠生活,都能背负弩枪。勇力不自傲,能吃干粮。天意似乎有所指,因此让边疆连年战事。古人遭遇边患,频繁战斗。现在也是如此,勇士们强如狼。骑马背弓箭,奔跑不择路径。脱下盔甲毫不犹豫,赤膊上阵搏斗。感叹谁能治理这样的局面,战战兢兢不敢面对。承担重责,没有成就不能朝见君王。田侯原本是儒生,现在武略显赫。右手握着麈尾,坐在胡床上指挥。郡国遥远,边疆有充足的粮仓。秦朝的疆域何在,秦人多受战伤。这些事久未上报,此时将如何补偿。得到这些消息上报给天子,为侯歌颂这一章。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安道:指长安(今西安)的道路,代指京城。
- 荒荒:荒凉的样子。
- 吁嗟:感叹词。
- 山大地脉厚:比喻国家基础稳固。
- 小民十尺长:形容百姓高大健壮。
- 一稔:一年的收成。
- 游侠:古代指行侠仗义的人。
- 荷弩枪:背负弩和枪。
- 啖干粮:吃干粮,指能吃苦。
- 西羌: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
- 斗两刚:频繁战斗。
- 猛士强如狼:形容勇士勇猛。
- 脱甲森不顾:脱下盔甲毫不犹豫。
- 袒裼:赤膊。
- 踧踧:战战兢兢的样子。
- 田侯:指诗中的主人公。
- 洸洸:显赫的样子。
- 麈尾:古代文人的一种装饰品。
- 胡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 郡国远浩浩:形容国家疆域广阔。
- 边鄙:边疆。
- 秦境古何在:秦朝的疆域现在在哪里。
- 秦人多战伤:秦人多受战伤。
典故解析:
- 秦皇帝:指秦始皇,历史上著名的统一六国的皇帝,诗中用以代指当时的统治者。
- 西羌: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常与中原发生冲突,诗中用以代指边疆的敌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雄浑,议论深刻。这首诗反映了当时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需要富强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需要强有力的统治者和勇士来保卫国家,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富强的渴望和对勇士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战事的描绘,展现了勇士们的英勇和国家的需要。诗中“日落长安道,大野渺荒荒”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而“少年事游侠,皆可荷弩枪”则展现了年轻人的英勇。诗人通过对秦朝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富强的渴望。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深远,体现了苏洵的文学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落长安道,大野渺荒荒”: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日落时分,长安的道路显得更加荒凉。
- “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强”:感叹秦朝的皇帝,怎能不追求国家的富强。
- “山大地脉厚,小民十尺长”:比喻国家基础稳固,百姓高大健壮。
- “耕田破万顷,一稔粟柱梁”:形容耕种面积广大,一年的收成足以支撑国家的粮仓。
- “少年事游侠,皆可荷弩枪”:展现了年轻人的英勇,都能背负弩枪。
- “勇力不自骄,颇能啖干粮”:形容勇士们勇力不自傲,能吃苦。
- “天意此有谓,故使连西羌”:天意似乎有所指,因此让边疆连年战事。
- “古人遭边患,累累斗两刚”:古人遭遇边患,频繁战斗。
- “方今正似此,猛士强如狼”:现在也是如此,勇士们强如狼。
- “跨马负弓矢,走不择涧冈”:形容勇士们骑马背弓箭,奔跑不择路径。
- “脱甲森不顾,袒裼搏敌场”:脱下盔甲毫不犹豫,赤膊上阵搏斗。
- “嗟彼谁治此,踧踧不敢当”:感叹谁能治理这样的局面,战战兢兢不敢面对。
- “当之负重责,无成不朝王”:承担重责,没有成就不能朝见君王。
- “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田侯原本是儒生,现在武略显赫。
- “右手握麈尾,指挥据胡床”:右手握着麈尾,坐在胡床上指挥。
- “郡国远浩浩,边鄙有积仓”:形容国家疆域广阔,边疆有充足的粮仓。
- “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战伤”:秦朝的疆域现在在哪里,秦人多受战伤。
- “此事久不报,此时将何偿”:这些事久未上报,此时将如何补偿。
- “得此报天子,为侯歌之章”:得到这些消息上报给天子,为侯歌颂这一章。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大地脉厚”比喻国家基础稳固,“猛士强如狼”比喻勇士勇猛。
- 拟人:如“天意此有谓”将天意拟人化。
- 对仗:如“耕田破万顷,一稔粟柱梁”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勇士的英勇和国家的需要,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富强的渴望。诗人通过对边疆战事的描绘,展现了勇士们的英勇和国家的需要,通过对秦朝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富强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落长安道: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
- 大野渺荒荒:形容边疆的荒凉。
- 山大地脉厚:比喻国家基础稳固。
- 小民十尺长:形容百姓高大健壮。
- 耕田破万顷:形容耕种面积广大。
- 一稔粟柱梁:形容一年的收成足以支撑国家的粮仓。
- 少年事游侠:展现了年轻人的英勇。
- 皆可荷弩枪:形容年轻人都能背负弩枪。
- 勇力不自骄:形容勇士们勇力不自傲。
- 颇能啖干粮:形容勇士们能吃苦。
- 猛士强如狼:形容勇士勇猛。
- 跨马负弓矢:形容勇士们骑马背弓箭。
- 脱甲森不顾:形容勇士们脱下盔甲毫不犹豫。
- 袒裼搏敌场:形容勇士们赤膊上阵搏斗。
- 田侯本儒生:形容田侯原本是儒生。
- 武略今洸洸:形容田侯现在武略显赫。
- 右手握麈尾:形容田侯右手握着麈尾。
- 指挥据胡床:形容田侯坐在胡床上指挥。
- 郡国远浩浩:形容国家疆域广阔。
- 边鄙有积仓:形容边疆有充足的粮仓。
- 秦境古何在:形容秦朝的疆域现在在哪里。
- 秦人多战伤:形容秦人多受战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落长安道”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边疆的荒凉景象 B. 京城的繁华景象 C. 田园的宁静景象 答案:A
-
诗中“少年事游侠,皆可荷弩枪”展现了什么? A. 年轻人的英勇 B. 年轻人的懒惰 C. 年轻人的聪明 答案:A
-
诗中“山大地脉厚”比喻了什么? A. 国家基础稳固 B. 国家基础薄弱 C. 国家基础动荡 答案:A
-
诗中“猛士强如狼”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
诗中“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说明了什么? A. 田侯原本是儒生,现在武略显赫 B. 田侯原本是武将,现在文略显赫 C. 田侯原本是文官,现在武略显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也描绘了勇士的英勇和边疆的战事,与苏洵的诗有相似的主题。
- 杜甫的《兵车行》:这首诗也反映了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需要勇士的社会现实。
诗词对比:
- 苏洵的《上田待制》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诗都描绘了勇士的英勇和边疆的战事,但苏洵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富强的渴望,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勇士的英勇。
- 苏洵的《上田待制》与杜甫的《兵车行》:两首诗都反映了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需要勇士的社会现实,但苏洵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富强的渴望,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战事的残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集》:收录了苏洵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和诗歌。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作品,包括苏洵的诗。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苏洵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