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封寺》

时间: 2025-01-17 09:38:07

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

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

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封寺
作者: 徐照 〔宋代〕

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
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
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经过上封寺的过程。走了千山万水,终于在两天后来到这里,山上显得十分平静。寺中的磬声伴随着香烟消散,猿猴摇动树枝,雪花纷纷落下。曾经在画中见过这美景,而如今谁能再度吟咏这样的情景呢?再次走出高阁,正值农时,阳光从山头升起。

注释:

  • 步经:走过,行走。
  • 千万歇:形容走了千山万水,停歇在这里。
  • :寺庙中用以敲击发声的石器,象征宗教的宁静。
  • 炉香:指焚香的炉子,象征着宗教仪式的结束。
  • 猿摇树雪倾:形象地描绘了猿猴在树上活动,带动雪花落下的情景。
  • 穹林阁:高大的楼阁,象征着高远的志向。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照,字君琰,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富有哲理意味。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上封寺时,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步经千万歇”开篇,直接引入诗人漫长的旅程,表明他在追寻内心安宁的路上经历了曲折。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不仅展现了上封寺的宁静与美丽,更引发了一种哲学思考。诗人在此处感受到的宁静与超然,仿佛在提醒读者,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求心灵的宁静是多么重要。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美景的怀念与遗憾,仿佛在追问:再美的景色,是否还能再次被吟咏?这种感叹中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后一句“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将诗意引向希望之光,阳光的升起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给人以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步经千万歇”:描述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
    • “两日至山平”:经过两天,终于看到了平静的山。
    • “磬逐炉香尽”:寺中磬声响起,香火熄灭,象征宗教仪式的结束。
    • “猿摇树雪倾”:猿猴摇动树枝,雪花随之落下,展现冬日的生动场景。
    •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回忆曾在画中见过的美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走出高阁,看到阳光升起,象征新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磬逐炉香尽”比喻宁静的宗教氛围。
    • 拟人:猿猴的活动赋予生命,形成生动的画面。
    • 对仗:如“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形成音韵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象征高远与宁静。
    • :象征宗教的宁静与庄严。
    • :代表自由与灵动,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象征纯洁与美丽,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磬”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食物
      C. 一种花卉

    2. 诗人经过了多长时间才到达山平?
      A. 一天
      B. 两天
      C. 三天

    3. “猿摇树雪倾”描述了什么场景?
      A. 猿猴与雪的互动
      B. 雪花飘落的景象
      C. 寺庙的宁静

  •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王维的《鹿柴》:体现山水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 诗词对比

    • 比较徐照的《上封寺》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徐照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哲理,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