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洞口》

时间: 2025-01-14 14:45:14

数朵山如削,青烟起墓墟。

圣朝惟大度,蛮党亦安居。

练卒来呈箭,生儿遣读书。

更须看榜示,一与省人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数朵山如削,青烟起墓墟。
圣朝惟大度,蛮党亦安居。
练卒来呈箭,生儿遣读书。
更须看榜示,一与省人如。

白话文翻译:

几座山峰像刀削的一样,青烟从墓地升起。
在这个盛世之下,朝廷宽容大度,
连边疆的蛮族也能安居乐业。
士兵们送来箭支,孩子们被送去读书。
更要看榜单的结果,和官员的态度没有两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数朵山:几座山,形容山峰的数量。
  • :形容山峰的高耸陡峭。
  • 青烟:青色的烟,指墓地焚香或祭祀所产生的烟雾。
  • 圣朝:指盛世的朝代,特指宋代。
  • 大度:宽容,包容的态度。
  • 蛮党:指边疆少数民族。
  • 安居:安定地生活。
  • 练卒:指训练有素的士兵。
  • 呈箭:送上箭支,表示军事准备。
  • 生儿:生孩子,指家庭的下一代。
  • 遣读书:送孩子去读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榜示:榜单,特别是科举考试的榜单。
  • 省人:指官员或有权势的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圣朝”,是对宋代的赞美,强调其政治的宽容和对少数民族的包容态度。
  • “蛮党”指的是当时的边疆民族,历史上宋代对这些民族采取了相对和平的政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字用之,号白华,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政治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常在诗中融入对人文教育的重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政治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以此表达对国家政策的认可以及对教育的重视,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宽容和进步。

诗歌鉴赏:

《石家洞口》是一首反映宋代社会风貌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映射出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治理的赞美。开头的“数朵山如削”以生动的景象引入,展现出雄伟的自然景观,紧接着“青烟起墓墟”则在一片安宁的气氛中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暗示着对历史和逝去者的追思。

整首诗的核心在于对当时政治的肯定,诗人强调“圣朝惟大度”,表明在这个盛世中,国家的宽容政策使得边疆的民族能够安居乐业,显示出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接下来的“练卒来呈箭,生儿遣读书”,则传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教育的重视,士兵的军事准备和孩子们的读书学习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

最后一句“更须看榜示,一与省人如”,则是对科举制度的呼应,强调了公平竞争的重要性,表现出作者对社会流动和人才选拔的关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社会、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出诗人宽广的视野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数朵山如削:描绘山的形状,给人以视觉冲击,象征着自然的雄伟。
  2. 青烟起墓墟:青烟升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提示人们对历史的尊重。
  3. 圣朝惟大度:赞美当时朝廷的宽容和大度,表现出对国家治理的认可。
  4. 蛮党亦安居:强调民族团结,边疆民族能够安稳生活,体现了国家的和谐。
  5. 练卒来呈箭:士兵的军事准备,暗示国家的安全。
  6. 生儿遣读书:孩子们接受教育,显示出对未来的重视。
  7. 更须看榜示:呼应科举,暗示社会的竞争和公平。
  8. 一与省人如:结果与官员的态度无二,强调社会流动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数朵山如削”,形象地表达山的高耸。
  • 对仗:“练卒来呈箭,生儿遣读书”,形成鲜明对比,加强了诗意。
  • 象征:青烟象征历史与文化的延续。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盛世的赞美、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国家治理的认可,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自然的雄伟,象征着稳定与永恒。
  • 青烟:历史的追思,象征着文化和传统的延续。
  • :军事的准备,象征着国家的安全。
  • :知识的象征,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蛮党”指的是: A. 中原的士人
    B. 边疆的少数民族
    C. 外国的侵略者
    D. 宗教信仰者

  2. 诗中强调的教育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 A. 只通过家庭
    B. 通过军队
    C. 通过科举制度
    D. 只通过文化交流

  3. 诗中“青烟起墓墟”意在表达: A. 对战争的追忆
    B. 对逝者的追思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石家洞口》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政治与社会的关怀,前者更强调民族团结与教育,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的《送别》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人情与思考,尽管题材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