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其三》

时间: 2025-01-17 10:25:36

平林织,荷斧几经过。

重向蕲阳山下去,一绳幽径入云多。

犹唱铁樵歌。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忆江南 其三

作者: 冯煦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平林织,荷斧几经过。重向蕲阳山下去,一绳幽径入云多。犹唱铁樵歌。

白话文翻译:

在平坦的林间,交织着片片树林,几乎没有人经过。再次向蕲阳山下走去,沿着一条幽静的小路,直通云端。依然唱着铁樵的歌谣。

注释:

  • 平林:指平坦的树林。
  • 荷斧:意思是扛着斧头的樵夫。
  • 蕲阳:地名,指蕲阳山,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 一绳幽径:形容小路幽静且狭窄,如同一条绳索。
  • 铁樵歌:指樵夫所唱的歌,通常描述劳动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煦,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受到了前人如李白、杜甫等人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忆江南》系列诗作是冯煦对南方水乡的怀念,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诗人通过对江南的赞美,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江南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开头“平林织”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静、和谐的田园风光,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接着“荷斧几经过”,则暗示了人迹罕至的宁静,似乎在描绘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蕲阳山作为地名的出现,不仅让人联想到江南的地理特征,也带有一种乡愁的情感。

“一绳幽径入云多”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高远的天空,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小路的幽静与高远的云雾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最后一句“犹唱铁樵歌”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的深厚感情,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生活的真实,仿佛在叙述一个关于归属感和理想生活的故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林织:描绘了平坦林间的景象,表达了宁静的氛围。
  2. 荷斧几经过:暗示人迹罕至,突显自然的安静。
  3. 重向蕲阳山下去:再次提及蕲阳,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4. 一绳幽径入云多:小路的幽深与迷人,象征着探索与向往。
  5. 犹唱铁樵歌:表达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平林织”和“荷斧几经过”,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比喻:将小路比作“绳”,形象生动。
  • 意象:如“云”、“歌”,都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自然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劳动者的敬意,传达了温暖而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林:象征宁静的自然环境。
  • 荷斧:代表劳动者的辛勤与坚韧。
  • 幽径:象征隐秘与探索的旅程。
  • 铁樵歌:体现了对劳动生活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平林织”中的“织”有何含义? A) 织布 B) 交错、交织 C) 编织 答案:B

  2. 蕲阳山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忧愁 B) 故乡和思念 C) 财富 答案:B

  3. “犹唱铁樵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劳动的厌倦 B) 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向往 C) 对歌唱的喜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江南好》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江南景色,情感基调更为柔美;而《忆江南 其三》则更关注于劳动者的生活。
  • 《江南好》:同样表达了对江南的赞美,风格更加婉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江南文化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