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帝挽诗六首》

时间: 2024-09-19 21:24:31

英鉴高千古,名尤不假人。

周惟十夫哲,汉止一儒醇。

圣笔严褒贬,臣材岂拟伦。

骊珠六十九,谁谓橐中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英鉴高千古,名尤不假人。
周惟十夫哲,汉止一儒醇。
圣笔严褒贬,臣材岂拟伦。
骊珠六十九,谁谓橐中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帝王的智慧和名望,强调其地位的崇高和影响的深远。古代的英明君主,其智慧和名声并不需要他人来证明。周朝有十位贤者,汉代只出现一位儒雅之士。皇帝的笔杆子严厉地评判功过,而臣子的才能又怎能与之相比呢?即使有六十九颗骊珠,也不能说自己身处贫困之境。

注释:

  • 英鉴:指英明的判断,指代帝王的智慧。
  • 高千古:高远于千古,形容地位和声望的崇高。
  • 不假人:不需要他人的证明。
  • 周惟十夫哲:周朝有十位贤者,指代周朝的贤明统治。
  • 汉止一儒醇:汉代只有一位儒者,意指汉代的文化相对单薄。
  • 圣笔:指皇帝的书写,象征其权威。
  • 严褒贬:严厉的褒奖与贬斥。
  • 臣材岂拟伦:臣子的才干怎能与帝王相比?
  • 骊珠六十九:指珍贵的宝物,象征财富。
  • 橐中贫:口袋里贫穷,暗指即使拥有宝物,内心或境遇仍感贫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翰,号听雨,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深沉、凝练,常常表现出对社会时局的关心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刘克庄追悼一位去世的皇帝时所作,通过回顾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名声,来表达对这位帝王的敬仰和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现了帝王的智慧与声望的崇高。开头的“英鉴高千古”便直指主题,强调帝王的英明是不需他人证明的。诗中提到的“周惟十夫哲”与“汉止一儒醇”,展示了历史上贤者的稀缺,暗示了统治者所肩负的重任与责任。接着,诗人以“圣笔严褒贬”描绘了皇帝的权威,表现了对权力的绝对敬畏。最后一句“骊珠六十九,谁谓橐中贫”则以宝物象征财富,表明即使拥有了财富,内心的空虚与贫乏仍然存在,表达了一种对物质与精神之间矛盾的思考。整首诗在缅怀帝王的同时,折射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也引发读者对权力、智慧与财富的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英鉴高千古:强调帝王的智慧超越历史,永恒不变。
  2. 名尤不假人:名声不依赖他人的评价,表明其自我肯定。
  3. 周惟十夫哲:指出古代的贤者稀少,暗含对当代贤者的渴望。
  4. 汉止一儒醇:暗示汉代的文化成就有限,表现对文化的失落感。
  5. 圣笔严褒贬:指代君主的权威,强调统治的严厉与公正。
  6. 臣材岂拟伦:表现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与自卑。
  7. 骊珠六十九:用华丽的比喻表现财富的丰厚。
  8. 谁谓橐中贫:以反问方式,质疑物质的真正意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英鉴高千古”与“名尤不假人”,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骊珠象征财富,以宝物隐喻内心的贫乏。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揭示了权力、智慧与财富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帝王的敬仰以及对权力与内心空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英鉴:象征智慧与判断力。
  • 骊珠:代表财富与物质。
  • 圣笔:象征权威与统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英鉴高千古”是指谁的智慧?

    • A. 诗人自己
    • B. 帝王
    • C. 大众
    • D. 学者
  2. 诗中提到的“周惟十夫哲”指的是?

    • A. 周朝的十位贤者
    • B. 十位诗人
    • C. 十位武将
    • D. 十位商人
  3. “骊珠六十九”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朋友
    • C. 知识
    • D. 文化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前出塞》王昌龄:同样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但更注重对士兵的描写,反映个人的悲壮与忠诚。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