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叔茂二亭·观澜》

时间: 2025-01-04 07:17:07

喷腾浙江潮,奔放吕梁水。

人情骇奇观,所见涛浪耳。

见浪不见澜,滔滔者皆是。

天晴风日佳,试叩二三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陈叔茂二亭·观澜
作者:方岳 〔宋代〕
喷腾浙江潮,奔放吕梁水。
人情骇奇观,所见涛浪耳。
见浪不见澜,滔滔者皆是。
天晴风日佳,试叩二三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浙江的潮水喷涌而起,吕梁的水流奔腾不息。人们看到如此奇特的景象,不禁惊叹。波涛汹涌的浪潮展现在眼前,但却没有看到水面的平静,面前的一切都是澎湃的浪潮。天气晴朗,风和日丽,试着去请教几位朋友吧。

注释

  • 喷腾:形容水势猛烈地喷涌而出。
  • 奔放:形容水流奔腾而出。
  • :惊讶,震惊。
  • 涛浪:波涛汹涌的浪潮。
  • :水面的波纹,这里指代平静的水面。

典故解析

“浙江潮”与“吕梁水”是指中国著名的潮汐现象,浙江东南沿海的潮水变化极为显著,吕梁则是内陆的水流,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自然的壮丽和变化多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其作品多表现出豪放与细腻并存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方岳游览江南时,目睹潮水与水流的壮观,激发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沉思,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描写浙江的潮水与吕梁的奔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叹。开篇的“喷腾”和“奔放”二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的画面,瞬间抓住读者的想象力。“人情骇奇观”则引导读者从个人的角度去体验自然现象带来的震撼,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后半部分的“见浪不见澜”强调了浪潮的壮观和不可捉摸,暗示在自然力量面前,人是渺小的。最后一句“天晴风日佳,试叩二三子”点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似乎在邀请朋友一同欣赏这一壮丽景色,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喷腾浙江潮”:描写浙江的潮水猛烈地涌动,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2. “奔放吕梁水”:吕梁的水流也同样奔腾不息,形成与浙江潮水的呼应。
  3. “人情骇奇观”:人们见到这样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到惊讶与震撼。
  4. “所见涛浪耳”:所看到的都是波澜壮阔的浪潮。
  5. “见浪不见澜”:看到了浪潮,却看不到平静的水面,象征着生命中的动荡与不安。
  6. “滔滔者皆是”:一切都被这汹涌的波涛所覆盖。
  7. “天晴风日佳”:天气晴朗,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8. “试叩二三子”:邀请朋友们一起欣赏这种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与奔流比作一种力量,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景观展开,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传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水: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 奔流:代表生命的活力与不息。
  • 浪潮:既有壮丽的外在,也象征着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个自然景象分别是什么?

    • A. 海浪与山水
    • B. 浙江潮与吕梁水
    • C. 雨水与雪
    • D. 湖水与泉水
  2. “见浪不见澜”中的“澜”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平静的水面
    • C. 风
    • D. 大海
  3.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开心
    • C. 震撼与欣赏
    • D. 忧虑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方岳的《题陈叔茂二亭·观澜》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方岳更侧重于自然的壮丽景观,而李白则通过饮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两者风格各异,展现出不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