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

时间: 2025-01-01 14:36:21

马剑何妨壮,琴书半不轻。

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

老大空行李,疏慵岂利名。

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去国

作者: 毛滂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马剑何妨壮,琴书半不轻。
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
老大空行李,疏慵岂利名。
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开故国的感慨与思考。即使马和剑显得雄壮,琴和书却依然不轻。在广阔的平原上,心灵与自然相通,眼前的山峦也显得格外明朗。年纪渐长,行李却空空如也,懒散的态度又怎能获得名利呢?夏侯虽然知道读书的艰辛,却未曾劝我回乡耕作。

注释:

字词注释:

  • 马剑:象征着壮志与豪情。
  • 琴书:指学问与艺术,表达对文化的追求。
  • 心通:心灵与自然的交流。
  • 空行李:指年纪大而无所成就,行李空空。
  • 夏侯:指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可能暗指对知识的追求。

典故解析:

  • 夏侯:可能指夏侯惇,三国时期的名将,强调对学习的重视与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昊,号景山,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其作品多表现离愁别恨,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诗作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因政治原因离开故国,内心充满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马剑和琴书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的“马剑何妨壮”似乎在述说一种壮志凌云的豪情,但紧接着的“琴书半不轻”则揭示了文化与学问的沉重,表明即使心中有理想,实践起来却并非易事。诗人在描绘心灵与自然的沟通时,使用了“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的意象,展现了心灵的开阔与视野的广阔。

在“老大空行李”中,诗人感叹年华已逝,却未能有所成就,行李的空空如也象征着人生的失落和无奈。最后一句提到“夏侯知苦学”,则是对自己学习的反思,虽明白学习的艰辛,却不忘那份对故国的留恋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邃,层次丰富,既有对壮志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显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马剑何妨壮:即使马和剑显得雄壮,诗人却感到不安。
  2. 琴书半不轻:文化与知识的追求并不容易,暗示内心的负担。
  3. 心通平野阔:心灵与自然的交流,彰显诗人的志向。
  4. 眼接众山明:眼前的山河明亮,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5. 老大空行李:年纪渐长却一无所成,表露无奈。
  6. 疏慵岂利名:懒散的态度无法获得名利,反映诗人的迷茫。
  7. 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虽知学习艰辛,却未能劝自己回归田园,表现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富有音乐感。
  • 比喻:将马剑与琴书对比,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反思,探讨了理想、现实与人生的意义。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剑:象征勇敢与理想。
  • 琴书:文化与学问的追求。
  • 平野:象征开阔的心灵。
  • 山明:眼前的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马剑”象征什么?

    • A. 勇敢与理想
    • B. 书籍与知识
    • C. 田园与宁静
    • 答案: A
  2. “心通平野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故国的思念
    • B. 对大自然的热爱
    • C. 对理想的追求
    • 答案: C
  3. “老大空行李”中的“空”指的是什么?

    • A. 生活的空虚
    • B. 年龄的增长
    • C. 物品的缺失
    •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江雪》 柳宗元:描绘孤独与宁静的氛围。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口》 王湾:同是离愁,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