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凉废圃秋,寂历幽花晚。
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
我来亦何事,徙倚望云巘。
不见苦吟人,清樽为谁满。
白话文翻译
荒凉的废园里是秋天,静谧的幽花在晚风中凋零。
山城已经偏僻,更何况与城市相隔遥远。
我来到这里又是为了什么,倚靠在山巅上眺望云端。
不见那苦于吟咏的诗人,清酒的樽子又是为谁而满呢?
注释
- 荒凉:形容环境的冷清与萧条。
- 废圃:废弃的园圃,指的是无人打理的花园。
- 寂历:静寂而历久,形容时间的悠长与宁静。
- 山城:指位于山上的城市,通常交通不便。
- 穷僻:偏僻,指远离繁华之地。
- 徙倚:迁移着靠倚,表示一种静态的姿态。
- 望云巘:眺望山巅上的云彩,意象中含有一种高远的追求。
- 苦吟人:指那些在诗歌创作中辛苦思索的人。
- 清樽:清酒的酒樽,象征着饮酒和闲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激情,也有深刻细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诗人身处荒凉的环境中,感受到孤独与寂寞。作品展现了诗人在偏远之地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诗歌鉴赏
苏轼的《新城陈氏园次晁补之韵》是一首充满深沉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开篇的“荒凉废圃秋”便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自己的存在价值,以及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发觉自己似乎失去了创作的动力。
“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两句,展示了诗人对环境的感知和对人际关系的疏离感。诗人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环境,也深刻地反映了内心的感受。后面的“我来亦何事,徙倚望云巘”,表达了他在此地的迷茫和无所事事的感慨,似乎在追问自己存在的意义。
最后两句“不见苦吟人,清樽为谁满”,更是将整首诗推向了高潮,表现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诗人在此处用“清樽”作为象征,既是对饮酒的描绘,也是对精神寄托的追求。整体上,诗作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思考与感悟,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荒凉废圃秋:描绘秋天的荒凉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凋零。
- 寂历幽花晚:幽静的花朵在晚秋中悄然凋谢,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山城已穷僻:表明所处的环境偏远,令人感到孤立无援。
- 况与城相远:进一步强调了与繁华城市的距离,增加了孤独感。
- 我来亦何事:反思自己来到此地的意义,表达一种迷茫。
- 徙倚望云巘:倚靠在高处,仰望云彩,象征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 不见苦吟人:感叹身边没有同道中人,体现了孤独。
- 清樽为谁满:最后以酒樽结尾,传达出对饮酒的无奈与无人与共的感伤。
-
修辞手法:
- 对比:城市的繁华与山城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孤独感。
- 象征:清樽象征着艺术的追求与内心的孤寂。
- 拟人:将花朵的凋谢拟人化,表达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思索展开,体现了人在困境中的自我反省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兼具哲理性与艺术性。
意象分析
- 荒凉废圃:象征时间流逝后的遗弃与无奈。
- 幽花:代表生命的脆弱与美的短暂。
- 山城:隐喻内心的孤立与苦闷。
- 清樽:象征着诗人对艺术的执着与对友情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荒凉废圃”的意思是?
A. 繁华的园圃
B. 破败的园圃
C. 美丽的花园
D. 热闹的地方 -
“清樽为谁满”中的“清樽”指的是?
A. 空酒樽
B. 清酒的酒樽
C. 酒店
D. 诗集 -
诗人表达孤独的情感主要通过哪些意象?
A. 城市的繁华
B. 山城的偏僻
C. 花朵的凋零
D. B和C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杜甫在孤独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苏轼的表达更为哲理与淡然,而杜甫则更为悲切与深沉。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但风格各异,苏轼偏向于洒脱,杜甫则显得沉重。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苏轼的《新城陈氏园次晁补之韵》,通过解析诗歌的各个方面,探寻其背后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