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五日去苏州》
时间: 2025-01-01 18:18: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二十五日去苏州
乌篷送我出姑苏,自笑年来性太迂。
世事变迁云意态,客怀突兀路崎岖。
最难著笔狮林画,尚未留题寒碧庐。
为语裙钗须爱护,莫将檀板误当炉。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二十五日,我乘着乌篷船离开了姑苏,心中不禁自嘲:我这一年来性情太过迂腐。世事变迁,真如云彩般变化多端,身为客人,心情突然变得孤独,路途也变得崎岖不平。最难的是我想在狮林画上留下文字,却还没有在寒碧庐中留下题词。想要告诉我的裙钗们,要好好珍惜,切勿将檀板当做炉子。
注释:
- 乌篷:指一种有篷盖的小船,常用于江南水乡。
- 姑苏:苏州的古称,因其独特的风景和文化而闻名。
- 迂:指思维或行为过于拘谨,不够灵活。
- 狮林画:指苏州狮子林园中的景致,著名的园林之一。
- 寒碧庐:指诗人可能希望在某个特定的庐舍留下题词之处。
- 裙钗:指女子的裙子和发钗,这里用作代指女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许传霈,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多呈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作者在经历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中,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离开姑苏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乌篷送我出姑苏”一句,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尽管是依依不舍,却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自嘲。接下来的“自笑年来性太迂”,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自身性格的反思,似乎在指责自己过于拘谨,未能随波逐流。
“世事变迁云意态”一句,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变迁的敏锐观察,世事如云,变化莫测,令人感到无奈和迷茫。而“客怀突兀路崎岖”则进一步强调了身处异乡的孤独与不安,诗人心中涌动的复杂情感令人动容。
在后面的描写中,“最难著笔狮林画”体现了作者对创作的渴望和无奈,虽有灵感却难以表达。而“为语裙钗须爱护,莫将檀板误当炉”则是对女性的劝诫,既是对女子的关怀,也暗含了对生活中细节与珍惜的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许传霈作为诗人的深邃眼光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乌篷送我出姑苏:乘船离开苏州,乌篷船的形象让人感受到水乡的温柔与依依惜别。
- 自笑年来性太迂:自我反思,性格过于拘谨,难以适应时代变化。
- 世事变迁云意态: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变化如云,让人无所适从。
- 客怀突兀路崎岖:身为异乡客,心中感到孤独,路途艰辛。
- 最难著笔狮林画:想在狮林写下感想却难以下笔,表达了创作的苦闷。
- 尚未留题寒碧庐:未能在心中理想的地方留下题词,暗示着遗憾。
- 为语裙钗须爱护:对女子的叮嘱,强调珍惜与爱护。
- 莫将檀板误当炉:比喻要珍惜真正重要的事物,警惕误解与忽视。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世事变迁云意态”),拟人(如“客怀突兀”),对仗(如“最难著笔”与“尚未留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离别的孤独、对故乡的眷恋、对创作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珍贵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乌篷:象征着离别与旅途,水乡的生活气息。
- 姑苏:代表故乡,承载着对过往的追忆。
- 狮林:象征着文化与创作的源泉。
- 寒碧庐:理想的创作空间,未能实现的遗憾。
- 裙钗:象征着女性的柔情与生活中的细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乌篷”指什么?
- A. 一种船
- B. 一种花
- C. 一种乐器
- “世事变迁云意态”中“云”是指?
- A. 天空
- B. 变化
- C. 情感
- 诗中提到的“裙钗”是什么的代称?
- A. 男性
- B. 女性
- C. 风景
- 诗中“乌篷”指什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比较许传霈的此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变迁的感慨,但许传霈更侧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国家与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