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秋夕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西山樵路隔重云,
溪水微风起谷纹。
暑退忽惊秋渐晚,
夜长已与昼中分。
菰蒋入馔浑家喜,
碪矸催寒并舍闻。
新作篝灯学僧样,
与儿同策读书勋。
白话文翻译:
西山的樵夫小路被重重云雾隔开,
溪水轻风吹起了谷中的涟漪。
夏天的酷热渐渐退去,秋天的傍晚悄然来临,
夜晚的时间已经与白天平分。
水草入馔让全家欢喜,
石臼催寒的声音在舍外响起。
新打的篝灯映照着书桌,仿佛学僧的样子,
我与孩子一起读书,感受这份温馨。
注释:
- 樵路:指砍柴人的小路。
- 重云:浓厚的云层,遮挡了视线。
- 谷纹:谷中水流形成的波纹。
- 暑退:热气退去,指夏天结束。
- 菰蒋:水生植物,可以入菜。
- 碪矸:石臼,用于研磨。
- 篝灯:用树枝或其他材料做的灯,古时常见的照明工具。
- 策:指书卷或竹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谦斋,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曾多次参与政治,倡导抗金。他的诗风豪迈,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秋夕》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陆游晚年。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晚景,表达了他对家庭温馨生活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体现了他对亲情的重视和对阅读的热爱,反映了宋代士人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诗歌鉴赏:
《秋夕》是一首描绘秋夜宁静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和家庭的温暖。开头的“西山樵路隔重云”勾勒出一幅秋日的自然画卷,樵路的孤寂与重云的厚重相映成趣,给予读者一种遥远而又亲近的感觉。随着“溪水微风起谷纹”,水的流动与微风的轻拂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柔和与静谧。
“暑退忽惊秋渐晚”一句,既描绘了季节的变迁,又流露出时间的无情,夏天的酷热一去不复返,而秋天的黄昏渐渐逼近,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随着夜晚的到来,诗人感受到“夜长已与昼中分”,白天与黑夜的平分让人陷入深思。
后面的几句则转向了家庭生活的细节,提到“菰蒋入馔浑家喜”,表现了家庭成员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而“新作篝灯学僧样”则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传承的希望融入其中,展现了父子共读的温情场景。
整首诗情与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也有家庭的温暖,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山樵路隔重云:描绘了西山的樵路被云雾遮挡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氛围。
- 溪水微风起谷纹:溪水在微风中荡起涟漪,表现了秋天的静谧。
- 暑退忽惊秋渐晚:夏天的热气逐渐消退,秋天的傍晚悄然来临。
- 夜长已与昼中分:夜晚的时间与白天已经平分,暗示时间的流逝。
- 菰蒋入馔浑家喜:水草入菜,让全家人感到高兴,表现了家庭生活的幸福。
- 碪矸催寒并舍闻:石臼的声音在外传来,增添了秋夜的寒意。
- 新作篝灯学僧样:新制的篝灯象征着求知的渴望。
- 与儿同策读书勋:与儿子一起读书,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传承文化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句子结构工整,形成对仗的美感。
- 意象:通过“樵路”、“溪水”、“篝灯”等意象,营造出秋夜的宁静氛围。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家庭生活的珍惜和对知识的渴求,体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幸福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西山樵路:象征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织。
- 溪水: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季节的变化。
- 篝灯:象征知识的追求和家庭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山樵路”指的是什么? A. 砍柴人的小路
B. 祭祀的道路
C. 旅行的路线 -
诗中“菰蒋入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不满
B. 家庭的欢喜
C. 对食物的厌倦 -
诗的最后一句“与儿同策读书勋”中“策”的意思是? A. 书本
B. 竹简
C. 车子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但更加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思念与孤独,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