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时寓龙德寺前》
时间: 2025-01-01 13:1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秋时寓龙德寺前
作者:郑刚中(宋代)
西风吹澹云,小雨送残热。
负砌两梧桐,黄落下一叶。
中宵暗灯火,冏冏窗前月。
孤怀挂清愁,谁此伴心折。
自顾欲何似,幽巷在穷穴。
感动发悲鸣,啾唧夜不绝。
晓起对青铜,两鬓生华发。
白话文翻译
秋风轻轻吹拂着云彩,细雨送走了残留的暑气。
在墙边的两棵梧桐树下,黄叶飘落下一片。
深夜里昏暗的灯光下,窗前明亮的月光照耀。
孤独的心情中挂着清愁,谁能陪伴我这份心痛?
自问我该如何度过,幽深的小巷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
感伤的情绪让我发出悲鸣,夜里鸟儿的啁啾声不绝于耳。
清晨醒来对着青铜镜子,发现两鬓已生华发。
注释
- 澹:形容轻柔、淡薄的样子。
- 负砌:靠近墙壁或台阶。
- 冏冏:形容光明的样子,明亮的状态。
- 心折:心中的痛苦、烦恼。
- 穷穴:指幽深的巷子,象征孤独。
- 啾唧:鸟鸣声,形容夜晚的寂静与哀伤。
- 华发:白发,象征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秋季,正值季节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背景中可能包含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索。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感秋时寓龙德寺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孤独而感伤的心灵。开篇便以“西风吹澹云,小雨送残热”引入,秋风与小雨的交织,既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象征着内心情感的起伏。接着“负砌两梧桐,黄落下一叶”中的梧桐树与落叶,更是切合了秋天的主题,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在中间的几句中,诗人通过“中宵暗灯火,冏冏窗前月”的对比,展示了孤独与希望的碰撞。月光的明亮让人在黑暗中感到一丝温暖,但孤独的情感又让人感到无法排解的愁苦。
“孤怀挂清愁,谁此伴心折”一句中,诗人对伴侣的渴望与心痛展露无遗,表现了一个人在孤独中对温情的渴求。最后,随着“晓起对青铜,两鬓生华发”,诗人反思自己的衰老与时光的流逝,更加深了整首诗的悲凉与感慨。
整首诗以秋季的景象为背景,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孤独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索,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吹澹云,小雨送残热
秋风轻拂,云彩淡薄,小雨送走了最后的暑气,描绘出秋天的到来。 -
负砌两梧桐,黄落下一叶
依偎在墙边的两棵梧桐树,黄叶悄然飘落,象征着秋天的凋零。 -
中宵暗灯火,冏冏窗前月
深夜里灯光昏暗,窗前明亮的月光,暗示孤独与希望的对比。 -
孤怀挂清愁,谁此伴心折
孤独的心情挂满了清愁,无法找到知心人来倾诉,让人感到深切的孤独。 -
自顾欲何似,幽巷在穷穴
自问自己该如何度过,幽深的小巷似乎无尽,象征着对未来的迷茫。 -
感动发悲鸣,啾唧夜不绝
感伤的情绪让人发出悲鸣,夜里鸟儿的啁啾声回荡不绝,表现出孤独的氛围。 -
晓起对青铜,两鬓生华发
清晨醒来,面对青铜镜子,发现两鬓已生白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衰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西风”与“小雨”,“暗灯火”与“窗前月”,形成和谐的对比。
- 比喻:落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深巷暗示着孤独的处境。
- 拟人:鸟鸣声被赋予了情感,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时光与生命的无常展开。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感伤与哲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刻理解,同时展现了对陪伴与温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来凉意。
- 梧桐:常与孤独、忧伤相联系,代表失去与凋零。
- 月光:象征希望与孤独的同在。
- 华发:象征衰老,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填空题:诗中“晓起对青铜,两鬓生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对/错)
答案
- C
- 华发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透过秋天的夜晚,表达对生命与时光的思考。 -
《秋思》(张籍)
描绘秋日的景象,反映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感秋时寓龙德寺前》的对比:
两首诗都涉及孤独与思念的主题,但杜甫的作品更加直白,而郑刚中的诗则通过自然景象隐喻情感,展现出更为细腻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