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城外北室宛转皆亭园自北门外南彻浮桥最》
时间: 2025-01-01 13:00:40意思解释
吾乡城外北室宛转皆亭园自北门外南彻浮桥最
原文展示
短墙疏竹小园亭,记得东风婺女城。
久酝菖蒲催祓禊,半肥梅子待清明。
桥边沙印骄骢迹,水外花藏醉客声。
年少不知身解老,曾交豪气与春争。
白话文翻译
短墙外,稀疏的竹子围绕着小园亭,
我记得东风吹拂的婺女城。
菖蒲早已酝酿,催促着祓除的节日,
一半成熟的梅子等待着清明时节。
桥边的沙滩留下骄马的足迹,
水面之外,花丛中藏着醉客的欢声笑语。
年轻时不知何为衰老,
曾与春天争辉,豪情万丈。
注释
- 婺女城:指的是春天时节,花开如云的地方,象征着美好与青春。
- 菖蒲:传统节日中用以祓除邪气的植物。
- 清明:指的是清明节,祭祖扫墓时节。
- 骄骢:形容骏马。
- 豪气:指年轻时的壮志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刚中,字子华,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其诗风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季,诗人借春日的美景,抒发对青春的怀念与对衰老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春日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青春的怀念。开篇以“短墙疏竹小园亭”勾勒出一个宁静的乡村小景,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提到“东风婺女城”,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还暗示了青春的美好与短暂。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引入了“菖蒲”和“梅子”,这些意象与清明节相连,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意蕴,又渲染了时间的流逝。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感叹年少时的豪情与时光的无情,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和对老去的无奈。这种情感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短墙疏竹小园亭:描绘出一个清幽的园景,短墙和稀疏的竹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记得东风婺女城:引入春天的气息,婺女城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 久酝菖蒲催祓禊:菖蒲的生长暗示着节日的来临,祓禊是古代春季的传统习俗。
- 半肥梅子待清明:梅子的成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清明节是祭祀和扫墓的时节。
- 桥边沙印骄骢迹:骏马的足迹代表着青春的骄傲与活力。
- 水外花藏醉客声:花间隐约传来的醉客欢声,反映出春日的欢愉景象。
- 年少不知身解老:感叹年轻时的无知,对衰老的无感。
- 曾交豪气与春争:表达了青春的豪情与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东风婺女城”比喻春天的美好。
- 对仗:如“骄骢迹”与“醉客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和对青春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乡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短墙、疏竹:象征着宁静和自然。
- 菖蒲、梅子:代表着春天和传统文化。
- 骏马、醉客:象征青春的活力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菖蒲”在传统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美丽
- B. 祓除邪气
- C. 富贵
- D. 忍耐
答案:B
-
诗中提到“年少不知身解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青春的珍惜
- B. 对老去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热爱
-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B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吾乡城外北室宛转皆亭园》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青春与生命的思考,但郑刚中更强调对故乡的眷恋,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饮酒作乐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