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放翁社日四首·社日雨》

时间: 2025-01-14 08:47:50

今兹淫春霖,曾不避甲子。

荷锄做秧田,岁欠三寸水。

社戊占丰登,不以此故已。

径起觳觫公,鸣蓑共于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兹淫春霖,曾不避甲子。
荷锄做秧田,岁欠三寸水。
社戊占丰登,不以此故已。
径起觳觫公,鸣蓑共于耜。

白话文翻译:

今天春雨绵绵,连甲子都不避让。
拿起锄头准备插秧,今年的水源还缺三寸。
社日祭祀占卜丰收,不会因为这个而改变。
我直起身来,和那位公子一起,穿着蓑衣在田间劳作。

注释:

  • 淫春霖:春天的雨水绵绵不断,“淫”有过多之意。
  • 甲子:指六十年一轮回,象征时间的轮转。
  • 荷锄:拿起锄头,准备耕作。
  • 社戊:社日的戊日,古人认为这天适合祭祀,预示丰收。
  • 觳觫公:指和朋友一起耕作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德裕,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文、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季的社日,正值农忙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春雨和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雨和农耕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农民的生活状态与对自然的依赖。开头的“今兹淫春霖”便营造出了一幅春雨绵绵的画面,表达了雨水对农作物的重要性。接着“荷锄做秧田”则直接引入了农耕的主题,表现出农民忙碌的身影。诗中提到“岁欠三寸水”,不仅反映出当年水源缺乏的困境,也暗示了农业生产的不易。尽管如此,诗人依然对“社戊占丰登”的传统信仰保持乐观,不以暂时的困难动摇对丰收的期待。最后一句“鸣蓑共于耜”更是增添了一种和谐共处的气氛,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语句简练、意象生动,既有对于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流露出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充分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兹淫春霖:指今天春雨绵绵,雨水过多。
  2. 曾不避甲子:时间的轮回不因雨水而改变。
  3. 荷锄做秧田:农民开始耕作,准备插秧。
  4. 岁欠三寸水:今年水源缺乏三寸,暗示丰收不易。
  5. 社戊占丰登:在社日祭祀时占卜丰收的预期。
  6. 不以此故已:尽管有雨水问题,信心依然存在。
  7. 径起觳觫公:直起身来和朋友一起耕作。
  8. 鸣蓑共于耜:一起穿着蓑衣在田间劳作,展现团结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和繁忙的农耕比作生命的延续。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春雨)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雨、农耕生活展开,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的热爱及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农民的艰辛与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希望与生命力,农田的滋润。
  • 锄头:象征劳动与耕作,体现农民的辛勤。
  • 社日:代表传统文化与农业信仰,寄托对丰收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社戊”代表什么? A. 一种农具
    B. 祭祀的日子
    C. 一种植物

  2. “岁欠三寸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丰收的悲观
    B. 对天气的无奈
    C. 对农耕的热爱

  3. 诗中提到的“鸣蓑共于耜”指的是什么? A. 独自耕作
    B. 一起劳作的场景
    C. 休闲时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现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人和谐的生活。

诗词对比:

  • 方岳的《社日雨》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但前者关注的是农事生活,后者则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