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耕》

时间: 2025-01-04 09:00:09

郡如斗大亦何堪,耕雨锄烟亦饱谙。

共话桑麻真有味,久抛蓑笠得无惭。

野田春水自深浅,晴日鸟声时两三。

安得一牛横短笛,南山之北北山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郡如斗大亦何堪,耕雨锄烟亦饱谙。
共话桑麻真有味,久抛蓑笠得无惭。
野田春水自深浅,晴日鸟声时两三。
安得一牛横短笛,南山之北北山南。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虽然不大,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轻视。耕作时的雨水、锄头的烟雾,我早已熟悉。
与人谈论桑树和麻草,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曾经抛弃的蓑衣和斗笠,现在也无须感到羞愧。
田野的春水有深有浅,晴日里偶尔传来两三声鸟鸣。
我希望能有一头牛,伴我吹奏短笛,南山在北山的北边,而北山在南山的南边。

注释:

  • "郡如斗大":指地方小得可怜,"斗"是古代面积单位。
  • "耕雨锄烟":形容耕作时的场景,雨水与锄头的烟雾。
  • "桑麻":指桑树和麻草,代表农业的象征。
  • "蓑笠":指农民的雨具,象征耕作的辛劳。
  • "安得一牛横短笛":希冀有一头牛能陪伴自己,横吹短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汝谦,号山人,生于福建。其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展现质朴的农民情怀,风格自然清新。

创作背景:

《劝耕》写于宋代,正值农业社会,诗人通过描绘耕作的场景,表达对农民生活的热爱,劝导人们珍惜耕作的价值。

诗歌鉴赏:

《劝耕》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深刻的理解。诗的开头以“郡如斗大”引入,表明虽然地方不大,但耕作的意义重大。接着,诗人通过“耕雨锄烟”的描写,表现出自己对农业生活的熟悉和热情。与人“共话桑麻”则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因耕作而产生的深厚情感。

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因为田地小而感到羞愧,反而以“久抛蓑笠得无惭”表达出对农业生涯的自豪。通过“野田春水自深浅”,诗人描绘了春天农田的生机,体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宁静之感。

最后一句“安得一牛横短笛”则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他对悠闲自在田园生活的渴望,渗透着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郡如斗大亦何堪:意指地方虽小,却不应被轻视。
  2. 耕雨锄烟亦饱谙:强调自己对耕作的熟悉与理解。
  3. 共话桑麻真有味:与人谈论农作,感到无比的乐趣。
  4. 久抛蓑笠得无惭:曾经抛弃的农具如今不再感到羞愧。
  5. 野田春水自深浅:春天的田野水位高低不一。
  6. 晴日鸟声时两三:晴天里,鸟儿的鸣叫不时响起。
  7. 安得一牛横短笛:希望能有一头牛为伴,享受悠闲时光。
  8. 南山之北北山南:展现诗人对南北山水的悠然自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田园生活比作一种美好、宁静的状态。
  • 对仗:如“南山之北北山南”,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通过鸟声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感,增添生动性。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在于劝导人们珍惜农业生活,强调田园的价值与美好,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麻:象征农业和乡村生活。
  • 蓑笠:代表农民的辛劳与生活智慧。
  • :象征农田的勤奋与耕作的伴侣。
  • 春水:代表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共话桑麻真有味”中“桑麻”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农作物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动物
  3. 诗中提到的“蓑笠”象征着什么?

    • A. 富裕
    • B. 辛劳
    • C. 自由
    • D. 快乐

答案:

  1. B. 宋代
  2. B. 农作物
  3. B. 辛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田园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似,方岳的《劝耕》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陶渊明的作品更加侧重于隐逸的理想,而方岳则展现了实际的耕作场景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