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后梅边 其八
作者: 方岳 〔宋代〕
野径茅茨竹作墙,岁寒曾亦几平章。
高人风味天然别,不在横斜不在香。
白话文翻译:
在野外的小路上,茅草和竹子搭成了墙,严寒的岁月中也曾有几篇平章(诗篇)。高人的风范和气质自然与众不同,不在于他的诗句是否横平竖直,也不在于香气的浓烈。
注释:
字词注释:
- 野径:指田野间的小路。
- 茅茨:用茅草编成的墙。
- 竹作墙:用竹子搭成的墙。
- 岁寒:寒冷的季节,指冬天。
- 平章:诗篇,指诗歌的章句。
- 高人:指品德高尚或才华出众的人。
- 风味:风采、气质。
- 天然:自然的,不造作的。
- 不在横斜不在香:不在于形式和表面的香气。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高人风味”可联想到古代隐士或高洁之士,以自然之美和内在修养为重,强调不拘泥于形式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子恭,号止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方岳在诗词创作中,常以自然景物寄托心志,强调内心的修养和自然的融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雪后梅边,背景可能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情感有关。在严冬中,梅花依然傲然绽放,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坚韧的生命力。诗人在此情境中,表达了对高人风范的赞美。
诗歌鉴赏:
方岳的《雪后梅边 其八》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中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寒冷的冬日情景,茅草和竹子构成的墙壁,象征着自然界的简朴和坚固。这种朴素的景象与高人的风范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高人不拘泥于形式的气魄。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表现了自然之美,还通过“高人风味”来引申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真正的高人不在于诗句的工整与否,也不在于外在的香气,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自然的融合。这种思想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的理解,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哲理,给人以深思。无论是自然的景物,还是人文的气质,诗人都通过对比展现了自我修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和美的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径茅茨竹作墙”:开篇描绘了一个自然的景象,野外的小路上用茅草和竹子搭成的墙,展现了乡村的简朴。
- “岁寒曾亦几平章”:在寒冷的岁月中,诗人提到曾经写过几篇诗章,暗示了在艰苦环境中仍有创造力。
- “高人风味天然别”:强调高人的气质与众不同,体现出自然造化的独特之美。
- “不在横斜不在香”:总结出高人不拘泥于形式的思想,即使诗句不工整、香气不浓烈,内在的气质更为重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高人”与普通人的对比,突显出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 比喻:将“风味”比作高人的气质,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在修养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高人风范的钦佩与追求,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高洁品格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径:自然、朴素。
- 茅茨和竹:象征坚韧与简约。
- 岁寒:象征艰难与考验。
- 高人:代表理想的品德与修养。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人风味”的含义是什么? A. 高人的诗句工整
B. 高人的气质与众不同
C. 高人的生活环境
D. 高人的外在香气 -
“不在横斜不在香”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形式的重要性
B. 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C. 自然的美
D. 诗的内容 -
诗中提到的“岁寒”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强调内心的修养与自然的结合。
- 王安石的《梅花》:以梅花象征坚韧品质。
诗词对比:
- 方岳与李白的作品对比:李白的诗多豪放奔放,强调个人情感;而方岳则更注重内心的沉静与自然的融合,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汇集宋代诗人作品,提供相关背景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解读与分析。
- 《方岳诗文研究》:对方岳生平及作品的详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