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径裹茅茨,荒烟晚未炊。
氄禽争灌木,吠犬守巴篱。
涉世终于拙,归田已自迟。
老亲头白尽,眠雨话吾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竹林小径围绕着茅草屋,傍晚的荒烟弥漫,尚未做饭。鸟儿在灌木丛中争鸣,狗在篱笆旁守卫。经过世俗的生活后,我的能力显得愚笨,归隐田园已是迟暮。年迈的父母白发苍苍,在雨中,我与他们闲聊着我的私事。
注释:
- 竹径:指用竹子修成的小路。
- 茅茨:茅草屋,简单的住所。
- 荒烟:晚霞或晚上的烟雾,意指宁静的景象。
- 氄禽:各种鸟类。
- 灌木:指生长在地面的小树或灌木丛。
- 巴篱:这里指的是田间小院的篱笆。
- 涉世:经历世间的事情。
- 拙:指笨拙、无能。
- 归田:指回归乡村田园生活。
- 老亲:指年迈的父母。
- 眠雨:在雨中安静入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子明,号云林。他的诗歌风格清晰明快,关心时事,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方岳的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山墅 其一》是在诗人经历了一段世俗生活后,选择归隐田园的心情写照。诗中流露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感慨。开头的“竹径裹茅茨”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竹林小道环绕着茅草屋,仿佛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接着,诗人通过“荒烟晚未炊”描绘出傍晚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气息。而诗中“氄禽争灌木,吠犬守巴篱”则显示了田园生活的生机,鸟儿争鸣,狗儿守卫,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图景。
在情感的转折点上,诗人自述“涉世终于拙,归田已自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自我反思,暗示着对人生态度的改变与归属感的渴望。最后两句“老亲头白尽,眠雨话吾私”以亲情结尾,表达了对父母的关心和对家庭温情的珍视,令人感到温暖而感伤。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呈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径裹茅茨:用竹子修成的小路环绕着茅草屋,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田园环境。
- 荒烟晚未炊:傍晚的烟雾弥漫,尚未开始做饭,突显出田园的宁静和闲适。
- 氄禽争灌木:鸟类在灌木丛中争鸣,表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吠犬守巴篱:狗在篱笆旁守卫,体现出乡村的安宁。
- 涉世终于拙:经历了世俗的生活,却感到能力不足,反映出对自我能力的反思。
- 归田已自迟:回归田园的决定似乎来得太晚,表达了对生活方向的惋惜。
- 老亲头白尽:年迈的父母头发已白,表现出时光流逝和对亲情的珍视。
- 眠雨话吾私:在雨中安静地与老亲交谈,显现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隐喻生活的状态。
- 拟人:鸟类和狗的描写使得自然环境更具生气。
- 对仗:如“氄禽争灌木,吠犬守巴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世俗生活后,心灵渴望归隐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径:象征自然、宁静的生活。
- 茅茨:代表简朴的田园生活。
- 氄禽:象征自由与活力。
- 吠犬:象征安全与忠诚。
- 老亲:代表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径”指什么? A. 一条小路
B. 一棵竹子
C. 一座山 -
诗人对“归田”的态度是: A. 期盼
B. 无奈
C. 决绝 -
“眠雨话吾私”中“眠雨”表示什么? A. 在雨中入睡
B. 在雨声中谈话
C. 在雨里洗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 描绘了山中秋天的宁静与美丽,与方岳的《山墅》相似,表达了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热爱。
孟浩然《过故人庄》: 也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作,侧重于与友人的交往与亲情,体现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欣赏》
- 《方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