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苔野蔓上篱笆,
客至多疑不在家。
病眼看人殊草草,
隔林迢递见梅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荒凉的院子,篱笆上长满了荒草和野蔓,来访的客人常常令我怀疑自己是否在家。因眼睛不好,我看别人时总是显得很草率,隔着树林,遥远的地方才能见到梅花的身影。
注释:
- 荒苔:指长满杂草的地方,形容环境荒凉。
- 野蔓:指生长在野外的藤蔓植物,象征无人打理的状态。
- 客至:有客人来访,暗示作者内心的不安。
- 病眼:眼睛不好,形容由于健康原因导致的视力模糊。
- 草草:草率,匆忙,不够细致。
- 迢递:遥远,形容距离的遥远。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在寒冬中绽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季扬,号澹庵,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曾任官职,晚年隐居,作品以豪放、清丽著称。刘克庄在文人中自成一派,尤其以咏史、咏物之作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岁末时分,正值冬季,作者面对荒凉的庭院,心中感慨万千,表现出一种孤寂与对往日繁华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季的凄凉与作者内心的孤独。诗的开头以“荒苔野蔓上篱笆”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图景,给人以一种冷清、寂寞的感觉。这样的环境映射了作者的内心状态,似乎在隐喻一种被遗忘的存在。
“客至多疑不在家”,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来访客人的疑虑,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敏感与脆弱。这样的情感在“病眼看人殊草草”中得以进一步体现,作者因视力问题而看待他人时显得草率,暗示着他对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最后一句“隔林迢递见梅花”,则是将孤独的环境与梅花的美丽形成对比。梅花虽远,却依然坚韧地绽放,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这样的意象使整首诗在悲凉中透出一丝温暖与希望,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苔野蔓上篱笆”:描写环境荒凉,篱笆被野草和藤蔓覆盖,给人一种无人问津的感觉。
- “客至多疑不在家”:表达作者对客人的到来感到不安,似乎在怀疑自己是否应对他们。
- “病眼看人殊草草”:因眼疾,作者看人的态度显得轻率,反映出内心的无奈。
- “隔林迢递见梅花”:从遥远的地方看到梅花,象征着希望,尽管生活环境寒冷,却仍有美好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梅花”比喻坚韧的品质,象征希望。
- 对仗:如“荒苔”和“野蔓”,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荒凉的环境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苔:象征荒凉与被遗忘。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代表在逆境中绽放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荒苔”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荒凉的草地
C. 繁茂的树木 -
诗中“隔林迢递见梅花”意指什么? A. 离梅花很近
B. 看到梅花很远
C. 梅花已经凋谢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隐逸与自然的情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环境中蕴含的孤寂与美。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岁晚书事十首》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但刘克庄更显孤独,而陆游则有更多的忧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