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霜天晓角 清明
作者: 许南英 〔清代〕
原文展示:
上巳清明,听饧箫缭萦。
细雨纷纷时节,深巷里,卖花声。
春阴不肯晴,炊烟处处生。
指点杏花深处,呼美酒,听仓庚。
白话文翻译:
在上巳和清明的节日里,耳边萦绕着悠扬的箫声。
细雨纷飞的时节,深巷里传来卖花的声音。
春天的阴云不肯放晴,四处飘升的炊烟弥漫在空中。
我指着杏花的深处,呼唤美酒,听那鸟儿的鸣叫。
注释:
- 上巳: 指农历三月初三,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有洗浴、踏青等习俗。
- 饧箫: 一种乐器,箫声悠扬动听。
- 细雨纷纷: 描述细小的雨点纷纷落下,营造出一种春雨绵绵的氛围。
- 春阴: 指春天的阴天,常常带有阴郁的气息。
- 仓庚: 指黄鹂,一种鸟,常在春季鸣叫。
典故解析:
- 清明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既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踏青的好时节,标志着春天的旺盛。
- 杏花: 杏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春天和美好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南英,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明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细雨与自然景色,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霜天晓角 清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清明时节的独特气息。诗的开头,"上巳清明,听饧箫缭萦",便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场景,箫声缭绕,仿佛在耳边轻声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接下来的"细雨纷纷时节,深巷里,卖花声",通过细雨与卖花声的结合,营造出了一种清新而生动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
"春阴不肯晴,炊烟处处生"一句,描绘出一种清明节日的阴郁氛围,尽管春天的气息浓厚,但天气却未能如愿放晴。这种阴郁与生机并存的景象,恰好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复杂的情感。
最后两句“指点杏花深处,呼美酒,听仓庚”,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的生活情趣,诗人似乎在春色中找到了内心的慰藉,向友人呼唤美酒,共同享受这一美好时光。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惬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上巳清明,听饧箫缭萦": 诗人在清明节日里,耳边响起箫声,营造氛围。
- "细雨纷纷时节,深巷里,卖花声": 细雨与卖花的声音交织,表现春日的生动。
- "春阴不肯晴,炊烟处处生": 描绘出阴云笼罩的春天,炊烟升起,生活气息浓厚。
- "指点杏花深处,呼美酒,听仓庚": 诗人指向杏花,呼唤美酒,享受春日的宁静与欢愉。
-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饧箫”比喻音乐的美妙。
- 拟人: “春阴不肯晴”赋予春天以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得诗句更为工整。
-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杏花: 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着希望与美好。
- 细雨: 象征生机与温柔,春雨润物细无声。
- 箫声: 代表着音乐与情感的交织,增添了诗的韵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霜天晓角 清明》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许南英
C. 杜甫
D. 苏轼 -
诗中提到的“春阴不肯晴”形容了什么样的天气? A. 晴天
B. 阴天
C. 雨天
D. 雪天
答案:
- B. 许南英
- B. 阴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 by 杜甫
- 《春晓》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清明》与许南英的《霜天晓角 清明》在描绘清明节的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亡者的追忆,而许南英则更强调春天的生机与人间的欢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许南英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