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给事知越州》

时间: 2025-01-06 05:49:33

飞诏平明走玉珂,夕郎持节越山阿。

西风旗鼓催行色,南国莼鲈助醉歌。

邻寇未销谋可尔,部氓犹困政如何。

番禺今得长城利,推此求功曲突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诏平明走玉珂,夕郎持节越山阿。
西风旗鼓催行色,南国莼鲈助醉歌。
邻寇未销谋可尔,部氓犹困政如何。
番禺今得长城利,推此求功曲突多。

白话文翻译:

飞速的诏书明白地传达,驾着玉珂的使者迅速出发,前往越州。
西风吹动着旗帜和鼓声,催促着行程的紧迫;南方的莼菜与鲈鱼,让人醉心歌唱。
邻国的威胁尚未解除,平民百姓仍然受困于政局的困扰。
如今番禺获得了长城的利益,这样的做法求得功名的方式却多有曲折。

注释:

  • 飞诏:迅速的诏书,说明命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夕郎:指持节的官员。
  • 越山阿:指越州的山川地形。
  • 西风旗鼓:描述西风带来的战斗气氛,催促行进。
  • 莼鲈:指南国的美味,象征着欢乐和享乐。
  • 邻寇:指邻国的敌人。
  • 部氓:指平民百姓。
  • 长城利:指长城所带来的安全和利益。

典故解析:

  • 莼鲈:出自《诗经》,莼菜和鲈鱼是南方水乡的特产,象征着富饶和美好生活。
  • 飞诏:古代皇帝的命令,体现了权力的迅速和命令的严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大忠,字季忠,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的时期,诗人以直白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飞速的诏书为引子,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紧迫感,表现出作者对国家事务的关注。接着通过对越州的描绘,展现出南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情味,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邻寇未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局势,虽然有美好的表象,但潜在的危机依然存在,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提到“番禺今得长城利”,说明了在面对外敌时,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押韵,使得语言更加优美流畅,情感更加浓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飞诏平明走玉珂:飞速的诏书清晰明了,迅速传达。
  2. 夕郎持节越山阿:夕郎带着节令,赶往越州的山川。
  3. 西风旗鼓催行色:西风中,旗帜和鼓声催促着行程。
  4. 南国莼鲈助醉歌:南方的美食让人陶醉,歌声四起。
  5. 邻寇未销谋可尔:邻国的威胁依然存在,谋略尚未解除。
  6. 部氓犹困政如何:平民百姓仍然困在政局困扰中,生活艰难。
  7. 番禺今得长城利:番禺如今获得了长城的保护利益。
  8. 推此求功曲突多:这样的措施求功名的方式却是复杂多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西风旗鼓”与“南国莼鲈”,展现出诗人的对称美。
  • 比喻:用“飞诏”比喻命令的快速和重要性。
  • 象征:莼菜和鲈鱼象征着南国的富饶与美好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民生困境的忧虑,情感深邃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诏:象征权力和命令的迅速。
  • 西风:象征外部压力和威胁。
  • 莼鲈:象征南方的美好生活。
  • 邻寇:代表外敌的威胁。
  • 长城:象征国家的安全和保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莼鲈”指的是什么? A. 水果
    B. 美食
    C. 风景
    D. 战争

  2. “邻寇未销”中的“邻寇”指的是什么? A. 邻国敌人
    B. 朋友
    C. 同胞
    D. 百姓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轻松愉快
    B. 忧虑和思考
    C. 怀旧和思念
    D. 欢快和热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但更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 《登鹳雀楼》: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第五卷
  • 吕大忠生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