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窗开永昼,万象出天成。
风力欺杨絮,雷声唤笋萌。
愁多春不愿,病起眼犹明。
最喜今朝雨,川原足暮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开窗后的明亮日子,万物在春天的阳光下展现出其生机。风力吹动着杨絮,雷声唤醒了竹笋的生长。作者感到忧愁多于快乐,时常生病,但眼睛依然明亮。最喜爱今天的雨水,滋润了大地,农民能够在黄昏时分安心耕作。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窗开永昼:意指窗户打开,光线充足,象征着永恒的白昼。
- 万象出天成:万物在自然的造化下呈现。
- 风力欺杨絮:风力大得几乎要把杨树的絮吹散。
- 雷声唤笋萌:雷声响起,促使竹笋破土而出。
- 愁多春不愿:忧愁多于欢乐,春天也不再令人愉快。
- 病起眼犹明:虽然生病,但眼睛依旧明亮。
- 今朝雨:今天的雨水。
- 川原足暮耕:河川和原野都能在黄昏时分耕作。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突出的典故,但“杨絮”和“笋萌”都是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春天的生机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鹏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象与人事,风格清新自然,往往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窗轩》这首诗以“窗”为起点,开篇即将读者引入一个光明明亮的世界。诗人通过“万象出天成”展示了春天的生机,既令人心旷神怡,又展示了自然的丰富多彩。接下来的描写通过“风力”和“雷声”突显春天的动态美,风的力量和雷声的呼唤使得自然充满活力,仿佛在提醒人们春天的来临。
然而,诗人自述“愁多春不愿”,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眼前的春景美丽,自己的愁苦却使得这份美好难以完全享受。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诗人在享受春天的同时,也在思考生活的苦涩。
最后一句“最喜今朝雨,川原足暮耕”则带来了一种温暖的希望。雨水滋润了大地,农人可以安心地耕作,象征着生活的延续与希望。整首诗在对比与反思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窗开永昼:窗户打开,阳光明亮,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万象出天成:自然万物在阳光下显现,展现了生机与和谐美。
- 风力欺杨絮:风的力量使杨树的絮飘动,表现出春天的动感。
- 雷声唤笋萌:雷声响起,促使竹笋生长,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愁多春不愿:忧愁使得春天的美好难以享受,表现出诗人的复杂情感。
- 病起眼犹明:生病却依然保持清明的目光,体现了诗人的坚韧。
- 最喜今朝雨:雨水滋润了大地,带来希望。
- 川原足暮耕:到黄昏时分,农人安心耕作,象征着生活的继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窗开”与春天的美好相联系。
- 拟人:风和雷声被赋予了生命,似乎在呼唤春天的到来。
- 对仗:上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反思,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生活的复杂性,表达了对希望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窗: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杨絮:代表春天的轻盈与活力。
- 雷声:象征春天的动感与生命的复苏。
- 雨:象征滋润与生长,带来希望。
- 耕作:代表劳动与生活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象出天成”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丰富
B. 人生的苦涩
C. 诗人的忧愁 -
“愁多春不愿”中“愁”指的是什么? A. 对春天的喜爱
B. 生活中的烦恼
C. 自然的美好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失望
B. 对生活的希望
C. 对雨水的厌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高鹏飞的《窗轩》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而高鹏飞则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