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 和阮亭赠雁》
时间: 2025-01-04 12:43: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芜极目连三楚。雁阵惊相语。一声长笛出高楼,渺渺断云天暮。江深月黑,霜寒人静,独自衔芦去。遥峰恰是衡阳数。寂寞潇湘雨。无端孤客最先闻,嘹呖乱帆南浦。只影横空,相逢何处,红蓼洲边路。
白话文翻译
在寒霜覆盖的芜杂草地上,目光所及是一片连绵的三楚大地。雁阵在空中惊起,相互鸣叫。一声悠扬的长笛从高楼传出,渺渺的云彩在天际渐渐消散。江水深邃,月色黯淡,霜寒之夜人声寂静,我独自衔着芦苇向远方去。远处的山峰恰似衡阳的几座。潇湘的雨水悄然降落,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这雨声,南浦的帆影在水面上浮动。孤独的身影在空中游荡,想要相逢何处,只能在红蓼洲边的路上寻找。
注释
- 寒芜:寒霜覆盖的杂草,象征萧瑟的秋冬季节。
- 三楚:指楚国,古代地名,象征广阔的江南地区。
- 雁阵:指成群的雁,象征迁徙和孤独。
- 长笛:乐器,传递出悠扬的情感。
- 衡阳:地名,南方名山,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 潇湘:指湘江,常用于描绘江南的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贞吉,清代诗人,生于浙江,精通诗词,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清新婉约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孤独之感,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御街行·和阮亭赠雁》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秋冬季节的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一开始“寒芜极目连三楚”,通过寒冷的季节和辽阔的视野引入全诗,给人一种孤寂无依的感觉。接着“雁阵惊相语”,雁阵的飞翔象征着离别与迁徙,进一步加强了孤独的情感。
诗中“长笛出高楼”,悠扬的乐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渺渺的云彩和深邃的江水则描绘出一种渺小与无助的境地。尤其是“江深月黑,霜寒人静”,极具画面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冷清的氛围。
“遥峰恰是衡阳数”,在自然景色中引入地名,隐喻着思乡之情。接下来的“无端孤客最先闻”,更是直接表达了旅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眷恋。最后以“只影横空,相逢何处”结束,给人一种无奈与渴望的反思,似乎在追问归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将孤独、思乡与对自然的感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曹贞吉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芜极目连三楚:寒冷的杂草地,目光所及是辽阔的三楚大地,表现出一种广阔与荒凉的感觉。
- 雁阵惊相语:成群的雁在空中飞翔,彼此鸣叫,象征着离别和孤独。
- 一声长笛出高楼:高楼上传来的悠扬笛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 渺渺断云天暮:天边的云彩渐渐消散,暗示着日暮时分的孤寂。
- 江深月黑,霜寒人静:江水深邃,月色黯淡,霜寒之夜人声寂静,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独自衔芦去:我独自带着芦苇向远方去,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旅程。
- 遥峰恰是衡阳数:远方的山峰如同衡阳的几座,暗示思乡之情。
- 寂寞潇湘雨:潇湘的雨水悄然降落,增添了孤独的气氛。
- 无端孤客最先闻: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这雨声,强调孤独的感受。
- 嘹呖乱帆南浦:南浦的帆影在水面上浮动,描绘出不安的旅程。
- 只影横空,相逢何处:孤独的身影在空中游荡,追问何处能相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雁阵惊相语”,通过雁阵的鸣叫比喻孤独和离别。
- 拟人:如“江深月黑”,将江和月呈现出人的情感。
- 对仗:在诗句中,如“江深月黑,霜寒人静”,形成音韵和谐的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反映了清代文人对情感的敏感与对社会变迁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芜:象征萧瑟与孤独。
- 雁阵:象征离别和思乡。
- 长笛:传递出悠扬的情感。
- 衡阳:象征故乡和思念。
- 潇湘雨:增添了孤独和忧伤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芜极目连三楚”中的“三楚”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方
- B. 江南
- C. 西南
- D. 西北
- 诗中提到的“遥峰”象征着什么?
- A. 旅途
- B. 思乡
- C. 友谊
- D. 自然
-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轻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但在情感上更为直接和深刻。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月亮引发思乡之情,情感相似,但意象和表达手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