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法相寺古樟仁先结亭其侧为图属题》
时间: 2025-01-09 00:12: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伟此翻风动日材,百千历劫护香台。
幸无匠伯操斤顾,抵作缁流结夏来。
独树擅奇好山水,把茅隔绝俗氛埃。
眼看王迹摧排尽,谁为郊坛古柏哀?
白话文翻译:
此树在风中摇曳,仿佛在与阳光对话,经历了百千年的风雨,却依然守护着这香火台。
幸而没有工匠来雕琢、修剪,把它当作俗世的装饰,夏季依然在这里自由生长。
这棵独树在山水间傲然挺立,遮挡了尘世的喧嚣与污浊。
眼看昔日的王朝遗迹已被摧毁殆尽,谁又为这古老的郊坛和古柏而感到悲哀呢?
注释:
- 伟:在此指的是“伟大”,形容树木的高大。
- 翻风动日材:形容树在风中摇曳,与阳光相互辉映。
- 匠伯:指木匠或工匠。
- 缁流:指庸俗的事物或人。
- 隔绝俗氛埃:隔离了世俗的烦嚣与污浊。
- 王迹:指古代王朝的遗迹。
- 郊坛:古代祭祀的场所,象征着古老的文化和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宝琛(约1810年-1880年),字梦熊,号月溪,晚号西庐,清代书法家、诗人、学者。他以工诗、书法见长,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法相寺旁的一棵古樟树下,反映了诗人对古树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遗产的深切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樟树的形态和环境,传达出浓厚的历史感和哲理思考。诗中以树为主线,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经历了无数风雨而依然挺立,体现了生生不息的力量。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树在风中的姿态,与阳光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美。紧接着,诗人感叹没有工匠的修饰,使得树保持了原有的自然状态,暗示着对自然与人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思考。此外,诗中提到的“王迹摧排尽”,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无情,更加凸显了古樟树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古老文化和自然的敬仰,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伟此翻风动日材:描绘古樟树在风中摇曳,生动展现出树的身姿与自然的互动。
- 百千历劫护香台:树木经历千年风雨,依然守护着香火台,象征着坚韧与保护。
- 幸无匠伯操斤顾:幸好没有工匠去修剪,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 抵作缁流结夏来:树木不被世俗的形式所束缚,依然自由生长。
- 独树擅奇好山水:古樟树在山水之间独树一帜,体现出自然的独特魅力。
- 把茅隔绝俗氛埃:古树遮挡了世俗的喧嚣,象征着宁静与清雅。
- 眼看王迹摧排尽:对历史的感慨,古代的辉煌已然消逝。
- 谁为郊坛古柏哀:引发对古文化的惋惜,感叹历史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树比作自然的守护者,展现其坚韧与高贵。
- 拟人:赋予古樟树以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古樟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强调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樟树:象征着坚韧、历史与记忆,是文化的承载体。
- 香火台:代表着宗教和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人们对信仰的追求。
- 山水:自然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热爱。
- 王迹:历史的象征,反映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树在风中是什么状态?
- A. 摇曳
- B. 静止
- C. 倒下
- D. 枯萎
-
“百千历劫护香台”中的“历劫”指的是什么?
- A. 年龄
- B. 风雨
- C. 历史
- D. 文化
-
诗人对工匠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不屑
- C. 怀念
- D.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本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庐山谣》更侧重于山水的壮丽与人生的哲理,而本诗则更注重于历史与文化的反思。
- 《山居秋暝》则在意境上与本诗相似,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赏析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