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寂寞栖荒岛,依依望斗杓。
群公犹百粤,法乘已三苗。
虚伫金台彦,何时玉烛调。
殷忧开圣主,会见奏云韶。
白话文翻译
我孤独地栖息在荒岛上,依依不舍地仰望北斗星。
群臣仍然如同百粤之地,法制已然如同三苗之民。
我无所事事地在金台上徘徊,何时才能奏响玉烛的乐曲呢?
殷切的忧虑希望圣主能早日看到,能在朝廷上奏出云韶之乐。
注释
- 寂寞:孤独、空寂。
- 栖:栖息、停留。
- 斗杓:指北斗星,古人称为“斗”,而“杓”则是指北斗的形状。
- 群公:指众多的公卿大臣。
- 百粤:古代对南方的统称。
- 法乘:指法律与规章制度。
- 三苗:古代的一个部落,象征混乱与未开化。
- 虚伫:空虚地等待。
- 金台:古代官员所用的高台。
- 玉烛:古代乐器,指古代的音乐。
- 殷忧:深切的忧虑。
- 圣主:指明智的君主。
- 云韶:古代宫廷乐曲,象征美好和谐的乐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孚远是明代的诗人,以其清新高远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常具有哲理性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南望》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身处荒岛,内心充满了对朝廷的忧虑与期盼,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和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南望》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寂寞的荒岛上,仰望星空,心中充满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开篇的“寂寞栖荒岛”便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处境,接着“依依望斗杓”则通过对北斗星的凝视,传达了他对方向的渴望。诗中提到的“群公犹百粤,法乘已三苗”,不仅描绘了当时政治的混乱,亦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深切担忧。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虚伫金台彦,何时玉烛调”的句子,流露出对理想政治的渴求,期望能够有一个明主来治理国家,奏响和谐的乐章。最后的“殷忧开圣主,会见奏云韶”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寄托了对国家复兴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孤独处境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寞栖荒岛:诗人孤独地生活在荒凉的岛屿上,表现了其孤苦的境遇。
- 依依望斗杓:诗人仰望北斗,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与思考。
- 群公犹百粤:众多公卿仍旧混乱不堪,暗示政治的失序。
- 法乘已三苗:法律与制度如同三苗部落,象征未开化与无序。
- 虚伫金台彦:在金台上空虚地徘徊,表现了内心的无助与焦虑。
- 何时玉烛调:期待能奏响和谐的乐音,寓意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 殷忧开圣主:希望圣主能早日关心国事,表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 会见奏云韶:渴望在朝廷上奏出美好的乐曲,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混乱的政治比作三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时局的批判。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北斗、金台、玉烛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渴望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展开,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岛:象征孤独与被遗弃的状态。
- 斗杓:象征方向与希望。
- 金台:象征权力与地位。
- 玉烛:象征和谐的政治与美好的音乐。
- 云韶:象征理想中的政治状态与国家繁荣的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望》中的“斗杓”指代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北斗星
C. 一种饮食 -
“群公犹百粤”中的“百粤”指代哪个地区? A. 中原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
诗人希望“圣主”能做什么? A. 进行战争
B. 关心国事
C. 兴办教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 vs 《南望》:两首诗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而《南望》则更关注政治与社会。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诗词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