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19 19:46: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作者: 喻蘅 〔近代〕
诗国潮流惮讽谕,诗人讳说苍生。
召旻十月复谁能。
中兴何所冀,韵府出精兵。
三叠临江如挽纤,才华易退吾曾。
迎风冲浪纤夫行。
重山初过了,回首一帆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国的盛衰与诗人的无奈。诗的潮流让人畏惧讽刺,但诗人却不敢直言百姓的苦难。十月的召旻(指时局的变化),又有谁能把握?对于中兴的希望,韵府中能否出现精兵强将?临江的三叠,犹如挽纤般艰难,才华就像退潮般容易消逝。迎风破浪,就像纤夫一般艰辛前行。重山初步,回头看去,唯有一帆轻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讽谕:讽刺和劝告。
- 苍生:指百姓,老百姓的生活。
- 召旻:指召唤天命,象征时局的变化。
- 中兴:指国家的复兴。
- 韵府:指诗歌的殿堂,诗词创作的地方。
- 挽纤:拉船的绳索,形容艰难的工作。
- 纤夫:拉纤的人,指在水上拉船的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中兴”可指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复兴,如南宋的建立等,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蘅,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擅长古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国难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诗国的现状以及个人的无奈,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反映时代风云与个人情感的作品。全诗从社会现象入手,描绘了诗国的潮流与诗人对苍生苦难的讳言,展现了诗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开篇以“诗国潮流惮讽谕”道出了诗人对当下诗坛的畏惧与不安,接着提及“苍生”,则显露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似乎在呼唤社会的良知与责任感。
中间部分通过对“中兴”的期待,表达了一种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但同时又带有深深的无奈与失望。最后,诗人用“迎风冲浪”的意象,表现了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勇往直前的决心,尽管重重困难,但也有一丝轻松与解脱的感觉。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沉重转向轻松,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自我激励,展现了他在时代变迁中的坚持与勇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国潮流惮讽谕”:诗歌的潮流让人畏惧讥讽与劝告,反映出社会对诗人的期待与压力。
- “诗人讳说苍生”:诗人对百姓困苦的沉默,显示出一种无奈和对言论自由的渴望。
- “召旻十月复谁能”:对未来局势的迷茫与不安,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中兴何所冀,韵府出精兵”:对复兴的期待与诗人才华的渴望,寄托着对社会变革的希望。
- “三叠临江如挽纤”: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创作的艰辛与努力。
- “迎风冲浪纤夫行”:以纤夫的艰难比喻诗人在创作中的坚持。
- “重山初过了,回首一帆轻”:经历过重重困难后,回首往事,感受到一种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的经历比作纤夫的艰辛,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 拟人:赋予“韵府”以生命,体现出对创作的期望。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形成了和谐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通过对诗人、苍生及时代潮流的描绘,展现了他希望中兴而又感到无奈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流:象征社会变迁与文化趋势。
- 苍生:代表普通百姓,反映社会的底层。
- 韵府:象征诗歌创作的殿堂,承载着诗人的理想与情感。
- 纤夫:象征努力工作的人,代表艰辛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生”指的是谁? A. 诗人
B. 普通百姓
C. 政府官员
D. 外国人 -
诗人对中兴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悲观
C. 无所谓
D. 不确定 -
“迎风冲浪纤夫行”中的“纤夫”象征什么?
A. 富人
B. 诗人
C. 劳动者
D. 学者
答案:
- B
- D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李煜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临江仙》与杜甫的《登高》进行比较,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感受,但杜甫更多地强调了个人的悲愤与社会的苦难,而喻蘅则更注重于对未来的思考与希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语言与意象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