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9:56:47

高阁近花红影合,绕床还种青梧。

西施娇小似无夫。

黄金梯滑,不见有人扶。

茭叶菱根遮浦暗,含情但采菖蒲。

金阊门外夜啼乌。

女坟前去,寒烛照东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阁近花红影合,
绕床还种青梧。
西施娇小似无夫。
黄金梯滑,不见有人扶。
茭叶菱根遮浦暗,
含情但采菖蒲。
金阊门外夜啼乌,
女坟前去,寒烛照东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又略显悲凉的画面:高阁旁边,红花的影子和阳光交织在一起;床边的青梧树依然在生长。西施那娇小的身影似乎没有人陪伴。那滑溜的黄金阶梯上,竟无人扶持。水边茭叶和菱根遮住了暗淡的水面,我只能含情地去采摘菖蒲。夜晚金阊门外,传来乌鸦的啼叫;在女子的坟前,我点燃寒烛,照亮东湖的水面。

注释:

  • 高阁:高楼,象征着高处的情感与思绪。
  • 花红影合:花朵的红色影子与周围环境交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美的氛围。
  • 青梧:一种树木,象征着希望与长久的情感。
  • 西施:古代美女,象征着美与孤独。
  • 黄金梯:华丽的阶梯,象征着通往美好的地方,但却无法依赖他人。
  • 茭叶、菱根:水中植物,象征着隐秘与隐藏的情感。
  • 寒烛:寒冷的烛光,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奇龄,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美好感情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其三》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渗透,展现了一个孤独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高阁、花影、青梧和西施为主线,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忧伤的气氛。诗中反复出现的“无夫”与“无人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美人如西施,最终也难逃悲剧命运。尤其在“寒烛照东湖”这一句中,烛光的微弱与夜晚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令人感到心中一阵酸楚。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都表现得极为出色,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阁近花红影合:描写高楼附近红花的影子,营造出温暖而美丽的景象。
  2. 绕床还种青梧:青梧树围绕着床边,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3. 西施娇小似无夫:提到西施,表达了对美丽与孤独的感慨。
  4. 黄金梯滑,不见有人扶:华丽的阶梯象征着成功与美好,但却无人相助,显得孤独。
  5. 茭叶菱根遮浦暗:水面被植物所遮挡,暗示着内心的隐秘和复杂情感。
  6. 含情但采菖蒲:虽然心中有情,但只能通过采菖蒲来抒发。
  7. 金阊门外夜啼乌:夜晚的乌鸦啼叫,增添了孤寂的气氛。
  8. 女坟前去,寒烛照东湖:在女尸的坟前点燃寒烛,象征对逝去的哀悼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影比作心情的映射,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通过“寒烛照东湖”,烛光似乎赋予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 对仗:如“黄金梯滑,不见有人扶”,在形式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孤独命运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西施:象征着美丽与无奈。
  • 寒烛: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夜啼乌:象征着寂寞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什么? A. 美与孤独
    B. 财富与权力
    C. 爱情与欢乐
    答案:A

  2. 诗人通过“寒烛照东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逝去的追忆
    C. 对友情的珍惜
    答案:B

  3. “黄金梯滑,不见有人扶”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成功的孤独
    B. 人生的美好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与感伤。

诗词对比

  • 毛奇龄《临江仙 其三》与李清照《如梦令》都展现了孤独与美好事物的对比,前者更多表现对命运的无奈,后者则在怀念中渗透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毛奇龄及其作品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