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五首》
时间: 2024-09-19 21:24:44意思解释
病起五首
原文展示:
越境迎医伎又穷,残骸奉施与天公。
外庭幸际清明始,内障如囚黑暗中。
贝叶今难开只眼,薰弦昔忝和重瞳。
暮年膝上惟文度,常挈书灯伴乃翁。
白话文翻译:
在异地迎接医生和技艺已经很艰难,病痛的残骸只能奉献给天公。外面正是清明时节,内心却像囚犯一般被困在黑暗之中。如今再难以用贝叶开启眼界,而昔日的薰弦也只是在重瞳的陪伴下显得格外珍贵。暮年的我,膝上只有书文的陪伴,常常提着书灯伴我度过无聊的时光。
注释:
- 越境:跨越国界或地域。
- 医伎:指医生和医术。
- 残骸:病痛的残余,表明诗人的身体状况。
- 天公:天上的神明,常指代命运或上天。
- 清明:指清明节,春天的时节,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贝叶:用贝叶做的书籍,象征知识和智慧。
- 薰弦:古代乐器,象征艺术和享受。
- 重瞳:比喻视力的障碍或限制。
- 乃翁:自称,意指自己年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太和,晚号南溪居士,宋代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诗词风格沉稳,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作品多为抒情之作。
创作背景:
《病起五首》是刘克庄在晚年时因病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病痛和孤独的感慨。诗中透出对生命的思索,以及对知识与陪伴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病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开头描写了迎接医生的艰难,暗示了他对身体和生命的无奈。诗中提到的“清明”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但对比之下,内心的黑暗和病痛让人倍感压抑。提及的“贝叶”和“薰弦”则展示了作者对知识与艺术的依赖,反映了他在困境中仍渴望追求精神世界的向往。结尾的“膝上惟文度”则显示出他在孤独中的自我慰藉,书灯的陪伴更是对知识的珍视。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积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境迎医伎又穷:在异乡请医治病,经济已经捉襟见肘。
- 残骸奉施与天公:病痛的残余只好奉献给上天,表达对命运的无奈。
- 外庭幸际清明始:外界环境正值清明,象征希望与生机。
- 内障如囚黑暗中:内心被病痛困扰,如同囚徒一般无法自拔。
- 贝叶今难开只眼:如今难以用书籍启发眼界,象征知识的匮乏。
- 薰弦昔忝和重瞳:昔日的乐趣与艺术如今却是对视力的依赖。
- 暮年膝上惟文度:在晚年的孤独中,唯有书籍陪伴。
- 常挈书灯伴乃翁:常常提着书灯自娱自乐,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修辞手法:
- 对比:外界的清明与内心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用“贝叶”和“薰弦”象征知识与艺术的陪伴。
- 拟人:将书灯比作伴侣,突显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病痛与孤独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对知识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医伎:象征对健康的渴望和依赖。
- 清明:象征生命的重新开始和希望。
- 贝叶:象征知识的力量和智慧的启示。
- 薰弦:象征艺术的享受与精神的寄托。
- 书灯:象征孤独中的自我陪伴和知识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明”代表什么? A. 生命的重生
B. 病痛的加重
C. 经济的富裕
D. 个人的孤独 -
“贝叶”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亲情
B. 友情
C. 知识
D. 财富 -
诗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病痛? A. 痛苦与无奈
B. 忍耐与坚强
C. 享受与放松
D. 无所谓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孤独,但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刘克庄则通过病痛的视角,展现了对健康与知识的依赖,情感更为深沉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