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千岁庵听泉》

时间: 2025-01-19 16:45:13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白话文翻译:

因为喜欢庵前那一条泉水,我带着襤褸的被子来到这里借宿。
突然听到水声,误以为溪水就在门口,长时间听后又怀疑这屋子是在水上漂流。
泉水变作怒吼声依然壮丽,滴水成细点更显清澈圆润。
你看昔日的兰亭序,也用流淌的水声来代替乐器的音律。

注释:

  • 襤褸:破旧的衣服或被子,指简陋的生活状态。
  • 骤闻:突然听到。
  • :小溪,诗中指泉水。
  • 翻疑:反复怀疑、思考。
  • 怒声:形容泉水流动的声音如同怒吼。
  • 兰亭帖: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水声作为背景的诗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阮亭,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晚年归隐于庵,致力于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宿千岁庵听泉》创作于刘克庄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在自然中寻求宁静、寄情于景的心境。庵前的泉水成为他静思和寄情的对象,展现出他对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及其情感的深刻表达。诗人在庵前小住时,泉水的声音引发了他对生活的思考。首句“因爱庵前一脉泉”直接表明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泉水不仅给他带来了生活的便利,更成为他心灵的寄托。接下来的“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展现了诗人因泉声而产生的错觉,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的感受。

诗中“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则通过泉水的声响和水滴的形态,表达出一种力量与美的结合,暗喻自然的壮丽与清雅。最后一句“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将泉水的声音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相提并论,显示了水声的优美和音乐性,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鲜明,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哲理思考,揭示了自然与心灵之间的深刻联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因爱庵前一脉泉:表达了诗人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2. 襥衾来此借房眠:展现了诗人朴素的生活状态。
  3. 骤闻将谓溪当户:突然听到水声,产生了水就在门口的错觉。
  4. 久听翻疑屋是船:长时间听后又怀疑这房子在水上漂流。
  5. 变作怒声犹壮伟:泉水流动的声音如同怒吼,依然壮丽。
  6. 滴成细点更清圆:滴水落下形成细小的水珠,显得更加清澈。
  7. 君看昔日兰亭帖:提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引入文化背景。
  8. 亦把湍流替管弦:水声如同音乐,替代了乐器的音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的声音比作怒吼,增强了水流的气势。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意境层次分明。
  • 拟人:水声被赋予了情感,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通过自然景观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哲思,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清新而富有活力。
  • :隐士生活的象征,代表着淡泊与宁静。
  • 兰亭: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人文精神及历史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襥衾”指的是什么? A. 破旧的被子
    B. 新衣
    C. 床铺
    D. 帐篷

  2. 诗中提到的“兰亭帖”是谁的作品? A. 李白
    B. 王羲之
    C. 杜甫
    D. 白居易

  3. 诗中泉水的声音被比作什么? A. 鸟鸣
    B. 雷声
    C. 怒声
    D. 风声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终南山》: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士情怀,意象清新。
  • 陶渊明《饮酒》:通过饮酒与自然的结合,体现出对生活的淡泊与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研究刘克庄及其诗词的重要参考书籍。
  • 《中国古代诗歌史》:对宋代诗歌的发展和流派进行系统梳理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