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二首》
时间: 2025-01-06 09:39: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怀二首
——文天祥
伏龙欲夹太阳飞,
独柱擎天力弗支。
北海风沙漫汉节,
浯溪烟雨暗唐碑。
书空已恨天时去,
惜往徒怀国士知。
抱膝对人复何语,
纷纷坐冢卧为尸。
白话文翻译:
感怀二首
——文天祥
伏龙想要夹住太阳飞升,
独立的柱子支撑着天却无能为力。
北海的风沙漫天而来,
浯溪的烟雨模糊了唐朝的碑刻。
空写一篇已恨天时已去,
惋惜往日只能怀念国士的知己。
抱膝对人又能说什么呢,
纷纷坐在坟冢中卧为尸。
注释:
- 伏龙:可以指古代神话中的龙,象征强大的力量。
- 夹太阳:形象地表达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 独柱擎天:比喻孤独坚持的重要性。
- 北海:指代北方海域,象征着风沙的侵袭。
- 汉节:指汉朝的标志,暗示历史的沧桑。
- 浯溪:地名,暗示诗人的忧愁与思念。
- 书空:空写,表示无奈和遗憾。
- 国士:指有才德的英雄人物。
- 坟冢:象征死亡、绝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廷枢,号文山,南宋著名的抗元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和勇气闻名于世,曾任南宋大理寺丞,后因抵抗元朝而被俘,最终殉国。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文天祥在国破之际写下此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诗中深刻反映出他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及对忠臣的痛惜。
诗歌鉴赏:
文天祥的《感怀二首》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诗的开头描绘了伏龙与太阳的对比,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独柱擎天的形象,传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无力感。接着,北海的风沙和浯溪的烟雨,象征历史的摧残和对往日辉煌的追忆。
诗中的“书空已恨天时去”,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痛惜。文天祥理想中的国士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他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和对身边之人无言以对的孤独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文字简练却极具力量,充分彰显了文天祥作为一位忠臣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伏龙欲夹太阳飞:象征着强烈的理想与追求,表达诗人对崇高理想的向往。
- 独柱擎天力弗支:比喻个人力量的渺小与无奈,表现诗人面对困境的无力感。
- 北海风沙漫汉节:借用自然现象描绘历史的变迁与沧桑,汉节象征着曾经的辉煌。
- 浯溪烟雨暗唐碑:烟雨朦胧,暗示历史的模糊,唐碑的隐喻则是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
- 书空已恨天时去:表达对已去时光的遗憾,体现出对命运的无奈。
- 惜往徒怀国士知:回忆昔日的志士,感叹知己难觅。
- 抱膝对人复何语:面对他人的沉默,感到无言以对的孤独。
- 纷纷坐冢卧为尸:最后一句揭示了生死的无常和对生命的感慨。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独柱擎天”与“伏龙欲夹”形成鲜明对照,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文天祥对祖国的深切怀念与忠诚,表达了对历史沧桑与时光流逝的无奈,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忠臣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伏龙:象征力量与理想。
- 独柱:象征孤独与坚持。
- 北海风沙:象征历史的转折与无情。
- 浯溪烟雨:象征追忆与哀愁。
- 国士:象征忠诚与志同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文天祥的别名是: A. 文山
B. 文夜
C. 文君
D. 文渊 -
“独柱擎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幸福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浯溪”象征: A. 富饶
B. 忧伤
C. 光辉
D. 未来
答案:
-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相比,文天祥的作品更加强调对历史的回望与对理想的追求。陆游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思考,体现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的不同情怀。
参考资料:
- 《文天祥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