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

时间: 2025-01-04 10:10:32

蓝乔近得道,常苦世褊迫。

西游王屋山,不践长安陌。

尔来宁复见,鸟道度太白。

昔与吴远游,同藏一瓢窄。

潮阳隔云海,岁晚倘见客。

伐薪供养火,看作栖凤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陶杂诗十一首
苏轼

蓝乔近得道,常苦世褊迫。
西游王屋山,不践长安陌。
尔来宁复见,鸟道度太白。
昔与吴远游,同藏一瓢窄。
潮阳隔云海,岁晚倘见客。
伐薪供养火,看作栖凤宅。

白话文翻译

蓝乔(指蓝田的乔木)接近了道理,但他常常感到世间的压迫和狭隘。我向西而行,前往王屋山,却不曾踏上长安的街陌。从那时起,就再也没有见过你,只有鸟道穿越太白山。曾与吴友远游,一同藏身于狭小的瓢中。潮阳被云海隔断,岁末时若能再见到朋友,便是伐薪生火,仿佛栖息在凤凰的居所。

注释

  • 蓝乔:指蓝田的乔木,象征道理的接近。
  • 褊迫:狭隘和压迫,形容生活环境的艰苦。
  • 王屋山:道教名山,象征隐逸。
  • 长安:唐代的都城,意指繁华的城市生活。
  • 鸟道:小道,形容艰难的行程。
  • 太白:指太白山,象征高远。
  • 吴远游:与友人吴某一起远游。
  • 潮阳:地名,寓意远离尘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和仲,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涵盖了豪放、婉约、哲理等多种风格,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心境孤独的岁月,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世事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蓝乔、王屋山等意象,展现了他对道理的探求与对繁华尘世的逃避。诗人在描绘自己行迹的同时,流露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尤其是“终日游荡于山水之间,宁愿与友共饮一瓢窄”的情感,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种高远与深邃的境界,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蓝乔近得道,常苦世褊迫:表达了追求道理的艰辛与世俗的压迫感。
  • 西游王屋山,不践长安陌: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远离繁华城市的渴望。
  • 尔来宁复见,鸟道度太白:表达了对友人失联的悲伤,鸟道暗示了人生路途的艰难。
  • 昔与吴远游,同藏一瓢窄:怀念与友人共度的时光,强调了友谊的珍贵。
  • 潮阳隔云海,岁晚倘见客:描绘了隔绝与期盼的情感,表现出对友人再会的期待。
  • 伐薪供养火,看作栖凤宅:通过生活细节展现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伐薪供养火,看作栖凤宅”,将生活的简单与理想化。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突显了苏轼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蓝乔:象征理想与追求。
  • 王屋山:隐逸与自由的象征。
  • 鸟道:艰辛的旅途与生活的困境。
  • 潮阳:隔绝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王屋山”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隐逸
    • C. 战争
    • D. 友谊
  2. 诗中“伐薪供养火”是指什么?

    • A. 繁忙的生活
    • B. 追求理想
    • C. 简单的生活
    • D. 友谊的维系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苏轼的隐逸渴望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