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兰皋亭》
时间: 2025-01-17 10:27:0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留题兰皋亭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雪后东风未肯和,
扣门迁客夜经过。
不知旧竹生新笋,但见清伊换浊河。
无复往来乘下泽,聊同笑语说东坡。
明年我亦开三径,寂寂兼无雀可罗。
白话文翻译:
雪后东风还不愿意温暖,
夜晚经过这里的迁客敲门。
不知道旧竹已生出新笋,只见清水已换成浑浊的河流。
再没有人来此游玩,聊聊笑语谈论东坡。
明年我也将在这里开辟三条小径,寂静中更是连鸟雀都没有。
注释: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温暖的来临。
- 迁客:旅居他乡的客人。
- 清伊:清澈的水流。
- 浊河:浑浊的河流。
- 三径:指三条小路,象征隐逸的生活。
- 雀可罗:形容环境的清幽,以至于没有鸟雀来栖息。
典故解析:
- 东坡:指苏轼自己的号,显示诗人自我认同的情怀。
- 旧竹生新笋:象征着新的生命和希望的到来,但这里暗含对旧日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其诗词风格豪放,兼具豪情与细腻,深受后人推崇。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贬谪期间,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感受,同时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仍保持乐观的态度。
诗歌鉴赏:
《留题兰皋亭》以雪后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开篇描绘东风未至,带有一种淡淡的寒意,象征着时光的缓慢流逝和春天的推迟。接着,诗人以“迁客”自喻,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暗示流亡生活的无奈与惆怅。
“旧竹生新笋”与“清伊换浊河”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更迭与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人世间的无常。诗人在这里感慨自己所处环境的变化,抒发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规划与向往,尽管“无雀可罗”,却仍然保有一种淡淡的寂静与安宁,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仍能找到一丝慰藉的心态。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苏轼的博大胸襟和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后东风未肯和:描绘雪后冷风仍然不肯温暖,象征着生活的艰难。
- 扣门迁客夜经过:迁客在夜晚敲门,暗示流浪与孤独。
- 不知旧竹生新笋:对比自然的生长,暗示希望的来临。
- 但见清伊换浊河:看见环境的变化,反映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无复往来乘下泽:失去了往日的热闹,表达孤独与寂寞。
- 聊同笑语说东坡:与人共谈,虽有怀念,仍有乐观。
- 明年我亦开三径:对未来的规划,展现希望。
- 寂寂兼无雀可罗:即使寂静,但内心安宁,体现了隐逸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旧竹生新笋”比喻新生事物的出现。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清伊换浊河”。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情,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雪:象征寒冷与孤寂。
- 东风:春风,象征希望与温暖。
- 竹:代表坚韧与生机。
- 河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三径:隐逸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后东风未肯和”中的“东风”指的是什么?
- A) 秋风
- B) 春风
- C) 冬风
- D) 夏风
-
诗中提到的“旧竹生新笋”象征着什么?
- A) 过去的消逝
- B) 新生与希望
- C) 生活的艰难
- D) 自然的无情
-
诗人打算在明年做什么?
- A) 继续流浪
- B) 开三条小径
- C) 远离自然
- D) 找到朋友
答案:
- B) 春风
- B) 新生与希望
- B) 开三条小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故国的思念,但语调更加沉重。
- 王维的《竹里馆》:表现隐逸生活的安宁与恬淡,与苏轼的积极向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诗词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苏轼的《留题兰皋亭》及其背后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