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手植知何代,枞枞万盖齐。
韵清琴易写,干直鸟难栖。
惨淡连云坞,鬅鬙荫石溪。
刳明虽小用,曾照路人迷。
白话文翻译
这棵古松是何时种下的,枝叶繁茂覆盖了整个地方。它的声音清脆如琴,易于书写;而树干笔直,却难以栖息鸟儿。景色惨淡,连绵的云雾笼罩着山坞,松树的阴影投射在石溪上。虽然树干上的空洞不大,却曾照亮过迷路的行人。
注释
- 手植:亲手种植。
- 知何代:不知道是什么时代的树木。
- 枞枞:形容松树的枝叶茂密。
- 韵清:声音清脆。
- 琴易写:形容声音如琴声,清晰动听。
- 干直:树干笔直。
- 鸟难栖:鸟儿难以在其上栖息。
- 惨淡:形容景色凄凉。
- 连云坞:指云雾缭绕的山坞。
- 鬅鬙:形容松树的阴影。
- 刳明:树干上有空洞。
- 曾照路人迷:曾经照亮过迷路的行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歌和文人交游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植物为题材,展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山林之中,刘子翚在自然的环境中感悟生命与时间的流逝。松树作为古老的象征,承载了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积淀。
诗歌鉴赏
《古松》通过描绘一棵古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手植知何代”引入,带有一种追溯历史的情怀,似乎在询问这棵松树的生长经历。接着,诗人描绘松树的繁茂与清脆的琴声,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和谐。这里将松树比作琴,既是对其声音的赞美,也是对其存在价值的认可。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又提到“鸟难栖”,暗示虽然松树雄伟,但却孤独。它的直立与清韵并不能吸引鸟儿栖息,反而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接下来的“惨淡连云坞”,描绘出一个阴郁的环境,松树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孤寂无助。
最后两句“刳明虽小用,曾照路人迷”则回归到松树的功能性,空洞虽小,却能够照亮迷途的行人。这一转折不仅深化了松树的象征意义,也让人感受到古松所蕴藏的历史与智慧。整首诗通过松树的描写,折射出人生的孤独与希望的微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植知何代:手种的松树,不知是哪个年代的。
- 枞枞万盖齐:松树茂密,枝叶齐全,显示其生机勃勃。
- 韵清琴易写:松树的声音清脆,仿佛琴声,容易被记录。
- 干直鸟难栖:树干虽直,却难以吸引鸟儿栖息,暗示孤独。
- 惨淡连云坞:环境凄凉,云雾弥漫,气氛沉重。
- 鬅鬙荫石溪:松树的阴影洒在石溪上,增添了景色的幽深。
- 刳明虽小用:树干上有小洞,虽然不大,却有其用处。
- 曾照路人迷:曾照亮过迷路的行人,象征着希望与指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的声音比作琴声,增强了美感。
- 对仗:如“韵清琴易写”、“干直鸟难栖”,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松树象征着坚韧与孤独,空洞则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古松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孤独,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意义。尽管存在孤独和凄凉,但仍有光明指引迷途,这体现了希望与坚韧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松:象征着历史与时间的积淀。
- 琴声:代表美好与和谐。
- 鸟:象征自由与生命。
- 云坞:代表环境的凄凉。
- 石溪:象征生命的流逝与不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古松》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子翚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韵清琴易写”是指什么?
- A. 松树的声音
- B. 松树的形状
- C. 松树的颜色
- D. 松树的生长
-
诗的最后一句“曾照路人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希望
- C. 沮丧
- D. 无聊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两者在对自然的描写上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但刘子翚的《古松》更注重于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刘子翚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