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高季迪》

时间: 2025-01-04 06:42:23

客馆俯江郊,秋深不自聊。

别来心更苦,思去路还遥。

桐叶风俱落,菱花雨半销。

何由似流水,早晚赴归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馆俯江郊,秋深不自聊。
别来心更苦,思去路还遥。
桐叶风俱落,菱花雨半销。
何由似流水,早晚赴归潮。

白话文翻译

在客栈俯瞰江边的乡郊,深秋时节心中无聊。
自从离别后,心中愈发感到苦闷,回家的路依然遥远。
桐树的叶子随风纷纷落下,菱花在雨中也渐渐凋零。
怎能不似那流水,早晚都要随潮流而归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客馆:客栈,旅馆。
  • 俯江郊:俯瞰江边的乡郊。
  • 不自聊:心中无聊,无法自得其乐。
  • 桐叶:桐树的叶子。
  • 菱花:水中菱角的花,象征秋季的凋零。
  • 归潮:退潮时的水流,暗示归家的迫切。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流水”,可以引申为人生的流逝和归宿的渴望。古代诗人常用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敏,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在当时以善于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而闻名。其诗风清新,常关注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作者身处客馆,思乡情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家的渴望。身处异地,秋深之际,作者的孤独与思念愈加明显。

诗歌鉴赏

《寄高季迪》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家的渴望。诗的开头以“客馆俯江郊”引入,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人,身处异地,俯瞰着江边的景色,意境深远。接着,诗人通过“秋深不自聊”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无聊,暗示着在异乡的无奈与寂寞。

“别来心更苦,思去路还遥”两句,情感更加深厚,离别后的心情愈发沉重,路途遥远的无望感愈加明显。此时,秋天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桐叶随风而落,菱花在雨中渐渐凋零,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失落。

最后,诗人以“何由似流水,早晚赴归潮”来表达对归乡的向往,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归去的希望,充满了哲理与感伤。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馆俯江郊:描绘诗人身处的环境,表明他在客栈中俯瞰江边的景色。
  • 秋深不自聊:表现诗人心情的孤寂,秋天的深沉使他无法自得。
  • 别来心更苦:离别后的思念加重了他的苦楚。
  • 思去路还遥:思念故乡的路途遥远,表达了回归无望的心情。
  • 桐叶风俱落:描绘秋天的景象,桐树的叶子随风而落,象征时间的流逝。
  • 菱花雨半销:菱花在雨中凋零,暗示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短暂。
  • 何由似流水:感叹人生如流水,流逝不再。
  • 早晚赴归潮:最终的归宿似乎在召唤,诗人渴望归家的情感愈加突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流水,流逝无常。
  • 拟人:桐叶与菱花似乎有生命,传达秋天的气息。
  • 对仗:在“别来心更苦,思去路还遥”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家的渴望,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郊:象征着自然与故乡的连接。
  • 桐叶: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短暂。
  • 菱花:代表着柔美与脆弱,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桐叶”代表什么季节的特征?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夏天
    • D. 冬天
  2.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与满足
    • B. 孤独与思乡
    • C. 愤怒与不满
    • D. 无聊与轻松
  3. 诗中“何由似流水”表达了什么?

    • A. 归家的希望
    • B. 对未来的迷茫
    • C. 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思乡之情,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而吕敏的《寄高季迪》则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渴望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