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
时间: 2025-01-01 11:15: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
作者:欧阳修
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
本欲励贤敦古学,可嗟趋利竞朋来。
昔人自重身难进,薄俗多端路久开。
何异鱣鲂争尺水,巨鱼先已化风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朝廷希望能选拔真正的人才,提倡仁德之风。原本是想要鼓励贤士,弘扬古代学问,但却感叹于追求名利的人越来越多。古人自重,身难以进身,社会风气杂乱,许多道路已经开放。这样的情况就像小鱼在争夺狭窄的水域,而大鱼早已化为风雷,无法与之争斗。
注释
- 朝家:指朝廷。
- 遗才:指被遗留下来的才华横溢的人才。
- 乐育推仁:乐于培养和推崇仁德。
- 敦古学:提倡古代的学问。
- 趋利:追求利益。
- 鱣鲂:指小鱼,象征那些争权夺利的小人。
- 化风雷:比喻真正的才能和大人物,早已不在争斗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文学风格清新自然,倡导古文运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欧阳修为公仪评试进士时,表达了对当时士人追求功名利禄的无奈与失望,反映了他对理想人才选拔的渴望和对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是一首反映士人心态与社会风气的诗作。诗的开头提到朝廷的用心,强调选拔人才的初衷是为了推进社会的仁德与学术的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追名逐利之风却愈演愈烈,许多俊才因而被淹没于竞争的浪潮之中。
诗中通过“昔人自重身难进”一语,指出古代士人自重节操,反而使他们难以在浮躁的社会中立足。紧接着以“鱣鲂争尺水”来形象化地描绘了当时小人物争名夺利的情景,反衬出真正的才能如同“巨鱼”,早已不再为这些狭隘的竞争所拘束。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但意蕴深厚,展现了欧阳修对人才选拔的理想与对现实的批判。通过生动的比喻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士人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家意在取遗才:朝廷的本意是要选拔那些被遗忘的人才。
- 乐育推仁亦至哉:乐于培养人才,推崇仁德的风气已经达到。
- 本欲励贤敦古学:原本想要激励贤才,倡导古代学问。
- 可嗟趋利竞朋来:可惜的是,追逐利益的人却蜂拥而至。
- 昔人自重身难进:古人重视自身修养,却难以进身于官场。
- 薄俗多端路久开:社会风气薄弱,许多道路早已开放。
- 何异鱣鲂争尺水:这与小鱼争夺狭窄水域无异。
- 巨鱼先已化风雷:真正的大鱼早已化为风雷,无法与小鱼争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鱼比作追名逐利的小人,大鱼比作真正有才华的人。
- 对比:古人与现代士人的对比,展示了社会风气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才选拔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功利风气,表达了对真正才华的渴望和对浮躁风气的失望。
意象分析
- 鱼:象征着士人的地位和竞争。小鱼象征着那些贪婪追名逐利的人,而大鱼象征着真正有才华的人。
- 水:象征着社会环境,狭窄的水域暗示着有限的机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欧阳修
-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巨鱼”象征什么?
- A. 追逐名利的人
- B. 真正有才华的人
- C. 生活困苦的人
-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批判?
- A. 文化教育
- B. 社会风气
- C. 个人修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 《滕王阁序》 王勃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滕王阁序》相比,二者均表达了对士人追求理想的思考,但王勃更侧重于个人的豪情壮志,而欧阳修则更关注社会风气的变迁与人才选拔的困境。
参考资料
- 《欧阳修集》
- 《宋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