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时间: 2025-01-01 12:01:39

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

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

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作者: 欧阳修

辱君赠我言虽厚,
听我酬君意不同。
病眼自憎红蜡烛,
何人肯伴白须翁。
花时浪过如春梦,
酒敌先甘伏下风。
惟有吟哦殊不倦,
始知文字乐无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虽然您赠予我的言辞厚重,但我回应您的心意却有所不同。我这双眼睛已经不再喜欢红蜡烛,谁愿意陪伴这位白发老翁呢?花开的时节,浪费时间就像春梦一样,一杯好酒的朋友在先前就得先忍受风寒。只有吟咏诗歌让我乐此不疲,才知道文字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 辱君:指对君主的贬低,表示谦卑。
  • 酬君意:回应君主的意图。
  • 病眼:形容老年视力衰退。
  • 红蜡烛:象征热闹的场面或宴会。
  • 白须翁:指老年人,作者自谦。
  • 花时浪过:意指春天美好时光的流逝。
  • 酒敌:指酒的对手,暗指饮酒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历史著作都颇具影响力,倡导“文以载道”的写作理念,风格清新,通俗易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权力斗争时期。作者以诗歌回应朋友的赠句,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提到“辱君赠我言虽厚”,这是对朋友赠言的谦虚回应,显示出作者的谦卑和情谊,但紧接着又表明了与朋友意图的不同,反映出他对世俗交往的淡泊。接着,作者通过“病眼自憎红蜡烛”的自我调侃,表达了对热闹场面的不屑和无奈,暗示了自己已步入老年,无法再享受那些繁华的宴会。

“花时浪过如春梦”一句,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感慨,春梦象征着短暂和虚幻,作者意识到生活的转瞬即逝,而酒敌先甘伏下风则强调了友谊的珍贵和生活中必须忍受的艰辛。最后两句“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则是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对比强化了诗的主题,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和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辱君赠我言虽厚:朋友的赠言诚恳而厚重。
  2. 听我酬君意不同:虽接受了赠言,但自身的回馈意图有所不同。
  3. 病眼自憎红蜡烛:眼睛不好,自然对热闹的场面感到厌倦。
  4. 何人肯伴白须翁:暗示自己年老,没人愿意陪伴自己。
  5. 花时浪过如春梦:春天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像梦一样。
  6. 酒敌先甘伏下风:酒友在享受之前需要忍受风寒。
  7. 惟有吟哦殊不倦:只有吟诵诗歌让自己乐此不疲。
  8. 始知文字乐无穷:通过文字创作,作者体会到无尽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热闹场景与孤独的老年生活,突显作者心境。
  • 拟人:将酒友比作敌人,生动形象地反映饮酒中的情感纠葛。
  • 比喻:将时间比作春梦,表现其短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老年人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同时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蜡烛:热闹、繁华的象征。
  • 白须翁:老年、孤独的象征。
  • 花时:美好时光的象征。
  • :友情的象征,生活的调味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蜡烛”象征什么?

    • A. 热闹的场面
    • B. 悲伤的回忆
    • C. 友情的象征
  2. 欧阳修在诗中表现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青春的流逝
    • B. 友情的珍贵
    • C. 时光的流逝
  3. “惟有吟哦殊不倦”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热爱?

    • A. 酒
    • B. 诗歌
    • C. 友谊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则强调了生活的享乐与豪情,与欧阳修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欧阳修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