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原甫见过宠示之作》
时间: 2025-01-14 17:24: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答原甫见过宠示之作
欧阳修 〔宋代〕
不作流水声,行将二十年。
吾生少贱足忧患,忆昔有罪初南迁。
飞帆洞庭入白浪,堕泪三峡听流泉。
援琴写得入此曲,聊以自慰穷山间。
中间永阳亦如此,醉卧幽谷听潺湲。
自从还朝恋荣禄,不觉鬓发俱凋残。
耳衰听重手渐颤,自惜指法将谁传。
偶欣日色曝书画,试拂尘埃张断弦。
娇儿痴女遶翁膝,争欲强翁聊一弹。
紫微阁老适我过,爱我指下声泠然。
戏君此是伯牙曲,自古常叹知音难。
君虽不能琴,能得琴意斯为贤。
自非乐道甘寂寞,谁肯顾我相留连。
兴阑束带索马去,却锁尘匣包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音乐的热爱。诗人已将近二十年未作音乐,回首往昔,感叹自己年轻时的贫贱与忧患。曾经在南迁的路上,看到洞庭湖的白浪,听到三峡的流水声,不禁流下眼泪。虽然在穷山之中,弹琴作曲以此自娱。即使在永阳的幽谷中,醉卧听水声,感受到的情绪与过去相似。自从回到朝廷后,名利缠身,不觉鬓发渐渐变白。耳朵也日渐衰弱,手指逐渐颤抖,担心自己的琴技无人传承。偶尔享受阳光下的书画,试着擦去琴弦上的灰尘。小儿与女儿围绕在膝旁,争着要我弹琴。紫微阁的老人曾来访,喜爱我指下的琴声。调侃地说这首是伯牙曲,感叹知音难觅。即使你不会弹琴,但能理解琴的意境,这也是一种难得的才华。不依恋音乐的道理甘于孤寂,又怎会有人愿意陪伴我呢?兴致已阑,束起衣带准备离去,却锁住了尘封的琴匣。
注释:
- 不作:不再做。
- 流水声:指音乐的流淌声。
- 吾生少贱:我年轻时贫困。
- 南迁:指诗人早年因政治原因离开家乡。
- 飞帆:指船只行驶。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
- 落泪:形容深情的感伤。
- 援琴:拿起琴。
- 聊以自慰:勉强自我安慰。
- 鬓发凋残:形容年老,头发逐渐变白。
- 耳衰:耳朵衰弱。
- 紫微阁老:指一位懂音乐的人。
- 伯牙: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寓意知音的难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以散文、诗词闻名,尤其在古文运动中贡献突出。欧阳修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欧阳修晚年,反映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在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个人的沧桑之后,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虽然身处繁华之中,但内心却渴望与知音的交流,渴望音乐带来的慰藉。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流畅的叙述,情感上则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人通过音乐这一主题,将个人的生命历程与音乐的永恒结合在一起。开头的“不作流水声”直接引入了诗人对音乐的思考,而后以回忆的方式,描绘出自己年轻时的贫困与忧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提到的“飞帆”、“堕泪”则充满了动感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引发的深刻情感。
每段落都环绕着音乐,表现了诗人对琴声的深情向往。特别是“戏君此是伯牙曲”,不仅体现了对音乐的热爱,也流露出对知音的渴望。最后的“却锁尘匣包青”,则是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给人一种深沉的悲凉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怀旧转向孤独,以音乐为载体,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艺术的追求,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作流水声,行将二十年。
不再弹奏音乐,已经将近二十年。 -
吾生少贱足忧患,忆昔有罪初南迁。
我年轻时贫困忧愁,回忆起当初因罪被迫南迁的日子。 -
飞帆洞庭入白浪,堕泪三峡听流泉。
乘船驶入洞庭湖的白浪中,听着三峡的流水声,不禁落泪。 -
援琴写得入此曲,聊以自慰穷山间。
拿起琴来写下这一曲,以此自我安慰在这偏僻的山中。 -
中间永阳亦如此,醉卧幽谷听潺湲。
在永阳的幽谷中也是如此,醉卧听着溪水潺潺。 -
自从还朝恋荣禄,不觉鬓发俱凋残。
自从回朝后,迷恋荣华富贵,不知不觉鬓发已然苍白。 -
耳衰听重手渐颤,自惜指法将谁传。
耳朵逐渐衰弱,手指也开始颤抖,感叹自己的琴技将由谁来传承。 -
偶欣日色曝书画,试拂尘埃张断弦。
偶尔欣赏阳光下的书画,试着拂去琴弦上的灰尘。 -
娇儿痴女遶翁膝,争欲强翁聊一弹。
小儿和女儿围绕在膝旁,争着要我给他们弹琴。 -
紫微阁老适我过,爱我指下声泠然。
紫微阁的老人来访,喜爱我指下的琴声清脆。 -
戏君此是伯牙曲,自古常叹知音难。
开玩笑说这首曲子是伯牙曲,自古以来常常叹息知音难觅。 -
君虽不能琴,能得琴意斯为贤。
你虽然不会弹琴,但能理解琴的意境,这也是一种才华。 -
自非乐道甘寂寞,谁肯顾我相留连。
如果不是对音乐的追求甘于孤独,又怎会有人愿意陪伴我呢? -
兴阑束带索马去,却锁尘匣包青。
兴致已尽,束起衣带准备离去,却将琴锁在尘封的琴匣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音乐的流动与生命的流逝。
- 拟人:将琴声赋予情感,使得音乐不仅是声音,更是情感的寄托。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与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开,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无奈。音乐作为情感的寄托,成为诗人心灵的慰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也意识到孤独与岁月的无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 琴:代表音乐与艺术的追求,同时也是情感的寄托。
- 山谷:象征着孤独与清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鬓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飞帆洞庭入白浪”,这句中的“飞帆”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船
B. 诗人的心情
C. 天空的云 -
诗中提到的“伯牙曲”象征着什么? A. 知音难寻
B. 音乐的美好
C. 生活的烦恼 -
“自非乐道甘寂寞,谁肯顾我相留连。”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荣华富贵
B. 感情的陪伴
C. 音乐的理解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琴歌》:李白
- 《夜泊牛虻》:杜甫
诗词对比:
- 《琴歌》中的“对海而歌”,与欧阳修的“援琴写得入此曲”都有对音乐的热爱,但李白更强调自由与豪情,欧阳修则更侧重于对过往的感怀与孤独的思索。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文观止》
-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