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

时间: 2025-01-04 07:36:55

仲春渐燠沐,摅散常远步。

独穿林下蹊,斜转竹间屿。

鸣泉竞漱石,迸笋或妨路。

吹衣信和风,濯足解双履。

深行意益惬,默坐憩亦屡。

野花迎客来,啼鸟惊我去。

群鸣投树鸦,独下过溪鹭。

晴霞送斜日,历历星已布。

娟娟新月弯,稍稍山已暮。

用此遣朝昏,谁谓非尺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仲春渐燠沐,摅散常远步。独穿林下蹊,斜转竹间屿。鸣泉竞漱石,迸笋或妨路。吹衣信和风,濯足解双履。深行意益惬,默坐憩亦屡。野花迎客来,啼鸟惊我去。群鸣投树鸦,独下过溪鹭。晴霞送斜日,历历星已布。娟娟新月弯,稍稍山已暮。用此遣朝昏,谁谓非尺素。

白话文翻译

仲春时节,天气渐暖,我常常外出散步。独自穿过林间小路,斜行至竹林中的小岛。泉水在石头上竞相流淌,新生的竹笋有时会挡住道路。和风吹拂着我的衣裳,我在溪边脱下鞋子洗脚。深入行走,心情愈发愉悦,多次静静地坐下休息。野花迎接我的到来,鸟儿的啼叫让我离去。一群乌鸦飞向树梢,一只白鹭独自飞过溪流。晴朗的天空下,夕阳斜照,星星点点已经布满天空。弯弯的新月升起,山色渐渐暗淡。我用这些景致来消遣时光,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美好的寄托呢?

注释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 燠沐:温暖湿润。
  • 摅散:舒展,散心。
  • :小路。
  • 屿:小岛。
  • 漱石:水流冲击石头。
  • 迸笋:新生的竹笋。
  • 信和风:随和风。
  • 濯足:洗脚。
  • :满意,愉快。
  • 历历:清晰可见。
  • 娟娟:美好貌。
  • 尺素:书信,这里指寄托情感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耒在仲春时节,感受到自然的美好,通过散步和观察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仲春时节的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诗中,“独穿林下蹊,斜转竹间屿”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自在。“鸣泉竞漱石,迸笋或妨路”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野花迎客来,啼鸟惊我去”进一步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媒介,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仲春渐燠沐:仲春时节,天气渐暖,给人以温暖湿润的感觉。
  2. 摅散常远步:诗人常常外出散步,舒展心情。
  3. 独穿林下蹊:独自穿过林间小路,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自在。
  4. 斜转竹间屿:斜行至竹林中的小岛,增加了诗中的空间感。
  5. 鸣泉竞漱石:泉水在石头上竞相流淌,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象。
  6. 迸笋或妨路:新生的竹笋有时会挡住道路,增添了诗中的趣味性。
  7. 吹衣信和风:和风吹拂着诗人的衣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8. 濯足解双履:在溪边脱下鞋子洗脚,体现了诗人的悠闲态度。
  9. 深行意益惬:深入行走,心情愈发愉悦,表达了诗人的满足感。
  10. 默坐憩亦屡:多次静静地坐下休息,体现了诗人的宁静心态。
  11. 野花迎客来:野花迎接诗人的到来,表达了自然对人的欢迎。
  12. 啼鸟惊我去:鸟儿的啼叫让诗人离去,增添了诗中的动感。
  13. 群鸣投树鸦:一群乌鸦飞向树梢,描绘了自然的生动景象。
  14. 独下过溪鹭:一只白鹭独自飞过溪流,增添了诗中的静谧感。
  15. 晴霞送斜日:晴朗的天空下,夕阳斜照,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
  16. 历历星已布:星星点点已经布满天空,增添了诗中的神秘感。
  17. 娟娟新月弯:弯弯的新月升起,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
  18. 稍稍山已暮:山色渐渐暗淡,增添了诗中的宁静感。
  19. 用此遣朝昏:诗人用这些景致来消遣时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0. 谁谓非尺素: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美好的寄托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野花迎客来,啼鸟惊我去”,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如“鸣泉竞漱石,迸笋或妨路”,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如“娟娟新月弯”,用“娟娟”形容新月,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仲春时节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诗中,诗人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传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仲春:春天的美好时节,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林下蹊:林间小路,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自在。
  • 竹间屿:竹林中的小岛,增添了诗中的空间感。
  • 鸣泉:泉水,象征着自然的清新和活力。
  • 迸笋:新生的竹笋,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 和风:和煦的风,象征着自然的温暖和舒适。
  • 野花:野生的花朵,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欢迎。
  • 啼鸟:鸟儿的啼叫,增添了诗中的动感。
  • 晴霞:晴朗的天空和晚霞,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新月:弯弯的新月,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仲春渐燠沐”中的“燠沐”是什么意思? A. 温暖湿润 B. 寒冷干燥 C. 炎热潮湿 D. 凉爽舒适

  2. 诗中“独穿林下蹊”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热闹 C. 悲伤 D. 愤怒

  3. 诗中“鸣泉竞漱石”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泉水在石头上流淌 B. 石头在泉水中静止 C. 泉水和石头相互碰撞 D. 石头被泉水冲走

  4. 诗中“用此遣朝昏”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寄托? A. 书信 B. 自然景物 C. 朋友 D. 家人

答案

  1. A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
  •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态度。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感春十三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态度。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意境营造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张耒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收录了苏轼、王维等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更广泛的诗词比较和鉴赏。

相关诗句

仲春渐燠沐,摅散常远步。下一句是什么

独穿林下蹊,斜转竹间屿。上一句是什么

独穿林下蹊,斜转竹间屿。下一句是什么

鸣泉竞漱石,迸笋或妨路。上一句是什么

鸣泉竞漱石,迸笋或妨路。下一句是什么

吹衣信和风,濯足解双履。上一句是什么

吹衣信和风,濯足解双履。下一句是什么

深行意益惬,默坐憩亦屡。上一句是什么

深行意益惬,默坐憩亦屡。下一句是什么

野花迎客来,啼鸟惊我去。上一句是什么

野花迎客来,啼鸟惊我去。下一句是什么

群鸣投树鸦,独下过溪鹭。上一句是什么

群鸣投树鸦,独下过溪鹭。下一句是什么

晴霞送斜日,历历星已布。上一句是什么

晴霞送斜日,历历星已布。下一句是什么

娟娟新月弯,稍稍山已暮。上一句是什么

娟娟新月弯,稍稍山已暮。下一句是什么

用此遣朝昏,谁谓非尺素。上一句是什么

仲春渐燠沐,下一句是什么

摅散常远步。上一句是什么

摅散常远步。下一句是什么

独穿林下蹊,上一句是什么

独穿林下蹊,下一句是什么

斜转竹间屿。上一句是什么

斜转竹间屿。下一句是什么

鸣泉竞漱石,上一句是什么

鸣泉竞漱石,下一句是什么

迸笋或妨路。上一句是什么

迸笋或妨路。下一句是什么

吹衣信和风,上一句是什么

吹衣信和风,下一句是什么

濯足解双履。上一句是什么

濯足解双履。下一句是什么

深行意益惬,上一句是什么

深行意益惬,下一句是什么

默坐憩亦屡。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