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卢逸人
(李颀)
洛阳为此别,携手更何时。
不复人间见,只应海上期。
清谿入云木,白首卧茅茨。
共惜卢敖去,天边望所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说:在洛阳我们告别,手握手的时候,何时才能再相见呢?我们在人间可能再也见不到彼此,只能在海上期盼重逢。清澈的小溪流入云中的树木,白发苍苍的人躺在茅草屋中。我们共同惋惜卢敖的离去,遥望天边思念着他。
注释
- 洛阳:唐代京城,繁华之地,象征着离别的场所。
- 携手: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
- 不复人间见:表明再也见不到的哀伤。
- 清谿:指清澈的小溪。
- 白首:白发,象征年老。
- 茅茨:茅草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卢敖:诗中提到的人名,象征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约 687-766),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古诗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出深厚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卢逸人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唐代社会人际关系密切,离别常常伴随着深情厚谊。
诗歌鉴赏
《送卢逸人》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离别时的情感。诗的开头用“洛阳为此别”引出离别的主题,洛阳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情感。接着,诗人感慨与友人再相见的渺茫,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清谿入云木,白首卧茅茨”两句,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用自然景象来反衬内心的孤寂,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惋惜。
最后一句“共惜卢敖去,天边望所思”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情感细腻与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阳为此别:在洛阳这座繁华的城池里,我们就要分别了。
- 携手更何时:手握着手,何时再能相见呢?
- 不复人间见:恐怕在人间再也见不到了。
- 只应海上期:也许只能寄望于海上重逢。
- 清谿入云木:清澈的小溪流淌入云中的树林。
- 白首卧茅茨:白发的我躺在茅草屋中。
- 共惜卢敖去:大家都为卢敖的离去而惋惜。
- 天边望所思:远望天边,思念着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谿入云木,白首卧茅茨”,对比自然与人的境遇。
- 比喻:用“海上期”来形容对未来重逢的希望。
- 抒情:整个诗歌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卢逸人的深切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洛阳:象征离别与思念。
- 海上:象征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 清谿:象征纯净与宁静的内心。
- 茅茨:象征生活的简朴与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颀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卢敖”象征着什么?
- A. 一位著名的将领
- B. 诗人的友人
- C. 诗人的爱人
- D. 一位历史学家
-
“携手更何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悔恨
- C. 思念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送别》
诗词对比
- 《送别》(王之涣)与《送卢逸人》在主题上均以离别为中心,但王之涣的诗歌更偏向于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李颀更强调内心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颀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