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芭蕉 宋祁 〔宋代〕 逃腊藏深柢,乘春发故荄。 雨障单盖侧,风偃半旗开。 脆理缯争裂,斜规扇欲裁。 无坚喻浮世,金粟信多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芭蕉在冬天的深藏和春天的复苏,以及它在风雨中的姿态。诗中,“逃腊藏深柢”描述芭蕉在寒冬中深藏其根,“乘春发故荄”则描绘春天到来时芭蕉重新发芽。后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芭蕉在风雨中的柔弱与坚韧。最后两句则通过“无坚喻浮世”和“金粟信多才”表达了对芭蕉坚韧品质的赞美,以及对其多才多艺的象征意义的肯定。
注释:
字词注释:
- 逃腊:躲避寒冬。
- 深柢:深根。
- 乘春:趁着春天。
- 故荄:旧的根茎。
- 雨障:雨幕。
- 单盖:单薄的叶子。
- 风偃:风使植物倒伏。
- 半旗:半开的叶子。
- 脆理:脆弱的纹理。
- 缯争裂:丝绸般的叶子争相裂开。
- 斜规:斜的轮廓。
- 扇欲裁:像是要被裁剪的扇子。
- 无坚:没有坚硬之处。
- 浮世:尘世,人世间。
- 金粟:金色的谷粒,此处比喻芭蕉的坚韧和多才。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但“金粟信多才”可能隐喻芭蕉的多重象征意义,如坚韧、多才多艺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此诗通过对芭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坚韧品质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宋祁观察芭蕉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时,感叹其生命力的顽强和多才多艺的象征意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芭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寒冬中的深藏和春天复苏的生机。诗中“逃腊藏深柢,乘春发故荄”一句,既表达了芭蕉的生命力,也隐喻了作者对坚韧品质的向往。后两句通过风雨中的芭蕉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坚韧和多才多艺的象征意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生动,通过对芭蕉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和对人生坚韧品质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逃腊藏深柢”:芭蕉在寒冬中深藏其根,躲避严寒。
- “乘春发故荄”:春天到来时,芭蕉重新发芽,展现生机。
- “雨障单盖侧”:雨幕中,芭蕉的单薄叶子侧向一边。
- “风偃半旗开”:风使芭蕉的叶子像半开的旗帜一样倒伏。
- “脆理缯争裂”:芭蕉的叶子像脆弱的丝绸一样争相裂开。
- “斜规扇欲裁”:芭蕉的叶子轮廓像是要被裁剪的扇子。
- “无坚喻浮世”:芭蕉的柔弱无坚,比喻尘世的脆弱。
- “金粟信多才”:芭蕉的坚韧和多才多艺,如同金色的谷粒。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脆理缯争裂”和“斜规扇欲裁”,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芭蕉叶子的形态。
- 拟人:如“风偃半旗开”,将芭蕉叶子拟人化为半开的旗帜。
- 对仗:如“逃腊藏深柢,乘春发故荄”,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对芭蕉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和对人生坚韧品质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芭蕉:象征坚韧和多才多艺。
- 雨障:象征自然界的挑战。
- 风偃:象征自然界的力量。
- 金粟:象征芭蕉的坚韧和多才多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逃腊藏深柢”描述了芭蕉在什么季节的行为?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乘春发故荄”中的“故荄”指的是什么? A. 新的根茎 B. 旧的根茎 C. 新的叶子 D. 旧的叶子
-
诗中“金粟信多才”中的“金粟”比喻了什么? A. 芭蕉的柔弱 B. 芭蕉的坚韧 C. 芭蕉的多才多艺 D. 芭蕉的美丽
答案:
- D. 冬天
- B. 旧的根茎
- C. 芭蕉的多才多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坚韧品质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宋祁的《芭蕉》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但宋祁的诗更侧重于对坚韧品质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宋祁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