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冯母》
时间: 2024-09-19 22:16: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桐乡冯母
作者: 徐渭 〔明代〕
三迁近俎苦霜时,一尺殊恩湛露垂。
自古男儿婴曰少,谁家嫠妇帝王知。
高斋客饭宁辞发,落叶寒机几断丝。
见说仙郎栖海曲,更无鱼鲊到塘西。
白话文翻译
在寒霜袭来的时节,我为了接近你而三次迁移,
一尺长的恩情如同露水般滴落。
自古以来,男人称为“少”,
谁能知道寡妇的心思与忧愁呢?
高高的书斋里,客人吃饭时我宁愿不吃头发,
落叶飘零,寒风中几乎断绝了丝线的联系。
听说仙郎栖息在海边的曲岸,
而塘西却再也没有鱼虾的踪影。
注释
- 三迁:指为了接近冯母而三次迁居,表达对她的深情。
- 近俎:意为接近餐桌,象征对冯母的恭敬和亲近。
- 殊恩:指特别的恩情。
- 嫠妇:指失去丈夫的女人,强调冯母的孤独。
- 高斋:指书房,高雅的生活环境。
- 落叶寒机:秋冬时节,落叶飘零,象征孤独与凄凉。
- 仙郎:指美男子或理想中的人。
典故解析
- 嫠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寡妇常常被视为社会边缘人,表达了作者对冯母的同情与敬意。
- 仙郎:可能指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存在,反映出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独特,常用夸张和象征手法。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徐渭对冯母深厚情感的表达,背景可能与他的人生经历、社会地位以及对女性地位的反思有关。
诗歌鉴赏
《桐乡冯母》是一首深情的诗作,诗中充满了对冯母的尊敬与同情,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开头的“三迁近俎”表现了作者为接近冯母而不惜迁居的决心,暗示着他对她的特殊情感。接下来的“一尺殊恩”则是对冯母恩情的感慨,显示了他对她的感激。
诗中提到的“自古男儿婴曰少”,更是通过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性别角色的思考,强调了寡妇在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高斋与落叶的对比,展现了人情冷暖之间的对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逐渐凋零的无奈与惋惜。
最后两句提到“仙郎”与“鱼鲊”,构成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三迁”展现了作者对冯母的敬意。
- 第二句:用“殊恩”比喻冯母对他的影响,表达感恩。
- 第三句: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男性与女性的不同期待与待遇。
- 第四句:直言寡妇的悲惨命运,表达对冯母的同情。
- 第五句:展示出作者不愿抛弃自我情感的坚持。
- 第六句:落叶象征无情,暗示人际关系的脆弱。
- 第七句:描绘理想中的人,与现实中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第八句:强调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
修辞手法:
- 比喻:“一尺殊恩”比喻恩情的深厚。
- 对仗:“高斋客饭”与“落叶寒机”的对比,展现环境的反差。
- 拟人:落叶似乎在表达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冯母的尊敬与同情,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情冷暖的主题。
意象分析
- 三迁:象征着追求与努力。
- 霜时:象征着人生的寒冷与艰辛。
- 落叶: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 仙郎: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徐渭的《桐乡冯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感恩
- C. 同情
- D. 以上都是
-
诗中提到的“高斋”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富贵
- C. 知识与理想
- D. 寂寞
-
“落叶寒机”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繁荣
- B. 断绝联系
- C. 新生
- D. 喜悦
答案:
- D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的《无题》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徐渭与李商隐的作品都表现了对情感的细腻描写,但徐渭更直接地关注社会问题与女性命运,而李商隐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徐渭诗文选》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