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时间: 2025-01-17 03:51:32

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

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

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白话文翻译:

白石般的飞仙,紫霞般的凄凉曲调,断断续续的歌声,听者知音稀少。几次在幽深的梦中想要回归,却发现旧时的家园池馆已长满青草。与风月为伴的交游,怀抱着山川的情感,这些情感又该向谁诉说,让春天知晓?只留下满江南的离恨,一夜之间,相思让苹花都显得苍老。

注释:

  • 白石飞仙:形容词,比喻词调高洁脱俗。
  • 紫霞凄调:紫霞,指晚霞,凄调,指悲伤的曲调。
  • 断歌人:指歌声断断续续的人。
  • 旧家池馆:指过去的家园。
  • 风月交游:指与自然风光的交往。
  • 山川怀抱:指对山川的深情。
  • 苹花:一种水生植物,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詹玉,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词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踏莎行·题草窗词卷》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在作者回顾过去,感慨时光流逝,知音难寻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往事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白石飞仙,紫霞凄调”开篇,通过高洁脱俗的意象和悲伤的曲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而又充满哀愁的氛围。词中“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无奈。后句“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则展现了作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而“凭谁说与春知道?”则透露出无人理解的孤独。结尾“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以江南的离恨和苹花的衰老,形象地描绘了相思之苦和时光的无情。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宋词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石飞仙,紫霞凄调”:通过“白石”和“紫霞”的意象,描绘了一种高洁而又悲伤的氛围。
  2. “断歌人听知音少”:表达了知音难寻的感慨。
  3. “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通过对过去家园的怀念,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4.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展现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 “凭谁说与春知道?”:表达了无人理解的孤独。
  6. “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以江南的离恨和苹花的衰老,形象地描绘了相思之苦和时光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石飞仙”比喻词调高洁脱俗,“紫霞凄调”比喻悲伤的曲调。
  • 拟人:如“凭谁说与春知道?”将春天拟人化,表达了无人理解的孤独。
  • 对仗:如“风月交游,山川怀抱”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主题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知音难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高洁脱俗的意象和悲伤的曲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无奈,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和无人理解的孤独。

意象分析:

  • 白石飞仙:高洁脱俗的意象,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美好。
  • 紫霞凄调:悲伤的曲调,象征着哀愁和无奈。
  • 旧家池馆生青草:过去的家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变迁。
  •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象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苹花老:时间的流逝,象征着相思之苦和时光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白石飞仙”比喻的是什么? A. 高洁脱俗的词调 B. 悲伤的曲调 C. 过去的家园 D. 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凭谁说与春知道?”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无人理解的孤独 C.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D.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3. 词的结尾“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无人理解的孤独 C.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D. 相思之苦和时光的无情

答案: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詹玉的《踏莎行·题草窗词卷》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但詹玉的词更多地表达了对知音难寻的感慨,而苏轼的词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詹玉的这首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