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22:36

西山一丸药,终当持遗亲。

奈何嗜利者,藉口托爱君。

太真绝袖去,中兴为名臣。

功业竟谁归,老妪终苦辛。

大恩竟不报,初无乌鹊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事二首 西山一丸药,终当持遗亲。 奈何嗜利者,藉口托爱君。 太真绝袖去,中兴为名臣。 功业竟谁归,老妪终苦辛。 大恩竟不报,初无乌鹊仁。

白话文翻译:

西山有一颗仙药,最终应当拿来赠给亲人。 为何那些贪图利益的人,借口说是为了爱君。 太真最终断袖离去,中兴成为名臣。 功业究竟归属于谁,老妇人最终辛苦一生。 大恩竟然不报答,最初就没有乌鹊那样的仁心。

注释:

  • 西山一丸药:比喻珍贵的东西或才能。
  • 终当持遗亲:最终应当拿来赠给亲人。
  • 奈何嗜利者:为何那些贪图利益的人。
  • 藉口托爱君:借口说是为了爱君。
  • 太真绝袖去:太真最终断袖离去,指忠诚的人最终离去。
  • 中兴为名臣:中兴成为名臣,指在国家危难时成为有名的大臣。
  • 功业竟谁归:功业究竟归属于谁。
  • 老妪终苦辛:老妇人最终辛苦一生。
  • 大恩竟不报:大恩竟然不报答。
  • 初无乌鹊仁:最初就没有乌鹊那样的仁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对西山仙药的比喻,讽刺了那些借口爱君而实则贪图私利的人,同时表达了对忠诚和仁义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观察到当时社会上有许多人以爱国之名行私利之实,感到愤慨而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西山仙药的比喻,讽刺了那些借口爱君而实则贪图私利的人。诗中“太真绝袖去”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忠诚之人的离去,而“老妪终苦辛”则反映了普通人的艰辛生活。最后两句“大恩竟不报,初无乌鹊仁”更是深刻地批判了那些忘恩负义、缺乏仁心的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忠诚、仁义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山一丸药,终当持遗亲”:以西山仙药比喻珍贵的东西或才能,表达了应当将这些珍贵之物留给亲人的想法。
  • “奈何嗜利者,藉口托爱君”:讽刺那些贪图利益的人,他们借口说是为了爱君,实则为了私利。
  • “太真绝袖去,中兴为名臣”:太真最终断袖离去,指忠诚的人最终离去,而那些在中兴时期成为名臣的人,未必都是忠诚的。
  • “功业竟谁归,老妪终苦辛”:功业究竟归属于谁,老妇人最终辛苦一生,反映了普通人的艰辛生活。
  • “大恩竟不报,初无乌鹊仁”:大恩竟然不报答,最初就没有乌鹊那样的仁心,批判了那些忘恩负义、缺乏仁心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以西山仙药比喻珍贵的东西或才能。
  • 讽刺:通过“奈何嗜利者,藉口托爱君”讽刺那些贪图利益的人。
  • 对比:通过“太真绝袖去”与“中兴为名臣”的对比,揭示了忠诚与虚伪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忠诚、仁义的向往。作者通过讽刺那些借口爱君而实则贪图私利的人,表达了对忠诚和仁义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普通人的艰辛生活。

意象分析:

  • 西山仙药:比喻珍贵的东西或才能。
  • 太真绝袖去:形象地描绘了忠诚之人的离去。
  • 老妪终苦辛:反映了普通人的艰辛生活。
  • 乌鹊仁:比喻仁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山一丸药”比喻的是什么? A. 珍贵的东西或才能 B. 仙药 C. 爱君 D. 名臣

  2. 诗中“太真绝袖去”指的是什么? A. 忠诚的人最终离去 B. 中兴成为名臣 C. 老妇人最终辛苦一生 D. 大恩竟然不报答

  3. 诗中“大恩竟不报,初无乌鹊仁”批判的是什么? A. 忘恩负义、缺乏仁心的人 B. 贪图利益的人 C. 忠诚的人 D. 普通人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张嵲的其他诗作,如《秋夜》等,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嵲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