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流值浅岸,敛辔暂经过。
弓衣湿溅水,马足乱横波。
半城斜出树,长林直枕河。
今朝游侠客,不畏风尘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侠客在清晨骑马经过一条浅河的情景。河水浅浅,马匹稍作停留,水花溅湿了骑士的衣服,马蹄在水中激起了波浪。远处半座城的树木斜斜地映出,长长的树林恰好倚靠在河边。今天的游侠不畏惧风尘的困扰,依然勇往直前。
注释:
字词注释:
- 值:到达,靠近。
- 浅岸:水浅的岸边。
- 敛辔:收起缰绳,表示骑士暂时停马。
- 弓衣:骑士的衣服,弓形的衣服。
- 湿溅水:被水花溅湿。
- 马足:马的蹄子。
- 乱横波:杂乱的波浪。
- 斜出:向外倾斜。
- 直枕河:笔直地靠着河流。
- 游侠客:指行侠仗义的人,游荡的侠士。
- 风尘:指旅行途中艰难的环境和艰辛。
典故解析:
游侠客在古代文人中常常被视为勇敢无畏、行侠仗义的代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由和侠义精神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公元513年-公元581年),字子山,号孟容,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才华横溢,以诗歌见长。他的作品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常常寄情于自然,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侠客的形象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侠客行游的画面。诗的开头通过“河流值浅岸,敛辔暂经过”设定了场景,展现了骑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接着,诗人描绘了骑士在水中行进时的细节,展现了水花飞溅的动感和骑士的英姿。最后,通过对城市和树林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还渲染出一种游侠不畏艰难的气概。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通过侠客的形象,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由、勇敢和侠义精神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流值浅岸:描绘河流与岸边的自然景观,点出清晨的宁静。
- 敛辔暂经过:侠客暂时停下,暗示出行的谨慎与细腻。
- 弓衣湿溅水:通过细节展现骑士的英姿,生动形象。
- 马足乱横波:强调水的动感,表现出骑士与自然的互动。
- 半城斜出树:远景描写,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 长林直枕河:树林的生动描写,使画面更富有层次。
- 今朝游侠客:引出主题,游侠是自由与勇气的象征。
- 不畏风尘多:表现出侠客无畏困境的精神,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侠与自然相结合,突出侠客的自由精神。
- 拟人:水波“乱横”,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画面生动性。
- 对仗:如“半城斜出树,长林直枕河”,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侠客的形象,展现了自由、勇敢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侠义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流: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流动。
- 侠客:代表勇敢与正义。
- 树木: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顽强。
- 水波:象征着变幻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敛辔”是什么意思? A. 收起缰绳
B. 出发
C. 停下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A. 高山
B. 河流与树林
C. 沙漠 -
“游侠客”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A. 无所畏惧
B. 安静平和
C. 懒散无为
答案: 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侠客行》-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侠客行》相比,庾信的这首诗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侠客的英姿,而李白的诗则更侧重于侠客的豪情壮志。两者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侠义精神的崇尚,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庾信研究》
- 《庾信诗歌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